“哈嘍,寶寶們,歡迎來到我們的直播間,我們來看一下一號鏈接,這款是實木兒童床……速融出品,必屬精品!你下單,我包郵。”近日,在構林鎮袁崗社區為民服務中心內,速融電商工作室的帶貨主播正在熱情地為客戶介紹商品。產品解說、線上互動、引導下單,一連串操作對帶貨主播來說已經駕輕就熟。
產業是脫貧之基、富民之本、致富之源。近年來,構林鎮袁崗社區著力發展壯大扶貧產業,用產業帶動貧困戶就業增收,在精心打造電商產業的同時,積極探索生態農業,走出了一條產業致富的脫貧路。
雖然已是初冬,走進構林鎮袁崗社區松源家具有限公司,廠區環境干凈整潔,現代化的生產線上各項工序都井然有序,工人正熱火朝天地忙碌著。
“非常感謝公司為我提供了公益崗位,在照顧好家庭之外,我來廠里打掃打掃衛生,每月都有500元的穩定收入。”該社區貧困戶郜小滿說出了自己的心里話。郜小滿的丈夫2014年因意外事故導致殘疾,生活不能自理。
除了幫助本村貧困戶解決就業問題外,該公司還吸納了附近馮營村、河灣村、袁宋村等4名貧困戶就業。“我患有白癜風,今年由于疫情的影響,外出找工作更是困難。廠里讓我負責組裝床頭,每月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李萬清家是馮營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他的父親患有慢性病,需要常年吃藥。
據了解,該村的松源家具有限公司創立于2014年,總投資500萬元,位于袁崗村工業園內,是一家專注于家具生產、加工、制造、銷售于一體的企業。2020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公司在互聯網經濟的帶動下,構林鎮黨委政府給予了大力支持,公司依托網上電商優勢成立了速融電商工作室。
“速融電商工作室以社區內的松源家具有限公司為依托,成立了一支擁有200多人的專業網上直播團隊。在銷售家具產品的基礎上,把構林面業、有機蔬菜、特色瓜果、特種紙制品加工等各類產業納入其中,利用電商直播平臺打造構林特色品牌,打通農村和城市間的對接通道,讓農產品從田間地頭,可以直接輸送到客戶手中。”該公司負責人高松說。
在袁崗社區丹緣農業生態基地,1200余畝的葡萄地里,果農有的正在采摘晚熟的葡萄,有的穿梭在葡萄藤間,培土、修枝、施肥,為來年生產做準備。
袁崗丹緣生態農業基地激勵貧困戶到葡萄園采摘、修剪,除草等,帶動貧困戶就業6人,每人每天務工費60元,大大增加了貧困戶的經濟收入。
“袁崗社區產業的發展,給我們附近村的貧困戶也帶來了不小的效益,使我們有活干、有事做。葡萄收獲的季節,我在基地干活,每天有80余元的收入,不僅能貼補家用,還能照顧家庭。”陳生云是附近袁宋村的貧困戶,她丈夫2015年因病去世,上有80多歲的老母親、下有兩個上學的孩子需要照顧。
“目前,丹緣農業生態基地主要吸納村里6戶貧困戶土地12畝,簽訂葡萄種植協議,每畝分紅800元;通過入股合作社、分紅、就業等方式,多渠道帶動貧困戶增產增收,取得明顯成效。”該基地負責人沈學英告訴記者,常年在園子里務工的貧困戶有4戶,農閑了就讓他們來幫忙,按天計酬。
同時,袁崗社區以村集體土地入股到丹緣生態農業,并從入股獲得的資金收益中拿出3萬元,集中幫扶全村所有25戶貧困戶,每戶幫扶1200元。合作社免費給貧困戶提供種植技術培訓,因戶施策引導貧困戶發展產業到戶項目,讓貧困群眾看到了脫貧希望,提振致富信心,增強“造血”功能。
袁崗社區脫貧責任組長李紅艷告訴記者,社區的養殖、種植、旅游循環圈已基本形成。社區內有養牛場一處,年育肥牛500余頭。牛糞用于蚯蚓養殖,年產蚯蚓上萬斤,蚯蚓糞作為有機肥用于1200余畝葡萄、200畝桃果樹。生產的果子又大、又香、又甜,是標準的無公害綠色食品。
“只有發展產業,使貧困群眾有穩定的收入,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脫貧。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增強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和自我發展能力。廣泛動員、協調社會幫扶力量參與脫貧攻堅,凝聚強大攻堅合力,使特色產業得到進一步發展。”袁崗社區黨支部書記高遵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