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 id="tqfhi"><label id="tqfhi"></label></pre>

  • <acronym id="tqfhi"><label id="tqfhi"><xmp id="tqfhi"></xmp></label></acronym>
    <track id="tqfhi"><ruby id="tqfhi"><menu id="tqfhi"></menu></ruby></track>

    養鴿走上致富路——九龍鎮賈營村村民周連京創業記

    2022-03-31 16:11:23 作者:潘 飛 實習生 劉汐汶 九龍鎮 王 雨 趙 宇 來源:
    分享到:

    鄧州網訊 在九龍鎮賈營村,說起周連京,村民們都會豎起大拇指。他從120對種鴿養起,經過15年的發展,目前養殖場種鴿增加到3500多對,年總產值已達30余萬元。

    走進九龍鎮惠民肉鴿專業合作社,今日鄧州看到,一排排鴿舍十分整潔,一組組大鴿籠被隔成了一個個小“單間”,到處是雪白的鴿子,鴿子“咕、咕、咕”的叫聲和翅膀拍打聲交織在一起,工作人員正忙著給鴿子喂食、清理鴿舍,現場一派忙碌景象。

    “只要聽到鴿子的叫聲,還有那翅膀扇動的聲音,我就特別高興。合作社每年凈利潤20余萬元,比當初在外打工賺得多。”回想近年來的養鴿創業路,負責人周連京激動地說。

    出生于1978年的周連京,從20歲開始,就在廣東一家內衣廠上班,一步步,從車間工人升到班長,最后升到車間經理。常年在外漂泊,他感覺無依無靠,沒有歸屬感,重復的工作逐漸磨滅了他的斗志,他覺得自己需要有所改變,創業的念頭逐漸強烈。

    2007年,他決定返回家鄉創業。一次偶然的機會,周連京接觸到種鴿養殖產業,經過一番學習交流之后,他發現種鴿養殖前景廣闊。

    “鴿子的免疫力非常強,自然繁育,污染少,三周成型,四周即可獨立生活,飼養簡便,但是營養價值和社會效益卻很高。”周連京說。

    堅定發展目標后,周連京先后到襄陽、鄭州等地考察種鴿品種,學習養殖技術,了解銷售市場,調研產業前景。“當時沒有本錢,只引進了120對。”建棚搭舍沒有錢,周連京就和妻子一點一點肩扛手挖自己搞建設。

    自從鴿棚建成后,周連京的全部生活狀態就是白天喂食、管理,晚上小心觀察鴿子。每天早上喂食之前,他和妻子都會對鴿棚進行清理和消毒。

    要想飼養順利,技術是關鍵。創業初期,因為不熟悉養殖技術,種鴿出現了不同癥狀的疾病,死亡病例不斷增加,鴿子的成活率只有50%左右。為了掌握科學的養殖技術,周連京在上網、看書不斷學習的同時,跑到其他養殖場取經。市里舉辦的各類養殖技術培訓班,他更是一個也不放過。經過不斷的學習和鉆研,周連京摸索出一套自己的養鴿經。

    “養鴿要勤快,容不得一點馬虎,該注意的事情一項也不能忽略。對待鴿子,要精心、細心,就像對待家人一樣。”周連京說,必須要依靠科學技術進行飼養。

    2009年,周連京又投資10余萬元,使養殖基地逐漸擴大到2.3畝,種鴿增加到2000多對。由于他選用的種鴿肉質鮮嫩可口,求購者絡繹不絕,種鴿遠銷十堰、武漢、鄭州等地,供不應求。在此基礎上,周連京還在養殖場的空閑地帶,搞起了柴雞散養,一年下來能掙3萬余元, 周連京成了遠近聞名的致富能手。

    隨著市場需求的增加,2012年,養殖基地種鴿發展到3000對,周連京和妻子胡慧玲干得風風火火。正當養殖效益穩定之時,2013年3月底,受禽流感的影響,活禽交易市場關閉,飼料、禽苗、活禽運輸受阻。家禽產品消費降低,家禽行業損失非常嚴重。

    “禁止活禽出售,以及封路等導致飼料貴,種鴿難出售。2014年,我們的養殖基地種鴿只剩700對。”胡慧玲告訴今日鄧州。

    “買飼料的錢都沒有了。我們兩口子不能眼睜睜地看著鴿子餓死。”在經營最困難的時候,胡慧玲不得不外出打工,用打工的錢維持著養鴿事業。

    功夫不負有心人。隨著形勢的逐步好轉,在周連京夫婦精心喂養和小心翼翼的呵護下,種鴿數量穩步增長,由2014年的700對增加到了現在的3500對。

    “目前,養殖基地已投資60余萬元。養鴿效益高,市場前景也好。下一步,我們打算擴大養殖規模,爭取建設全市最大的養鴿基地。同時,把養殖技術傳授給需要的群眾,帶動大家一起實現穩定增收。”對于未來,周連京信心滿滿。

    分享到:
    国产激情高中生呻吟视频_欧美缴情站三五影院_4399韩国日本电影_亚洲春色CAMELTOE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