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 id="tqfhi"><label id="tqfhi"></label></pre>

  • <acronym id="tqfhi"><label id="tqfhi"><xmp id="tqfhi"></xmp></label></acronym>
    <track id="tqfhi"><ruby id="tqfhi"><menu id="tqfhi"></menu></ruby></track>

    打造黃酒新名片――劉集鎮黃酒產業發展紀實

    2018-12-13 09:51:13 作者:孫光旭 鄭 雪 張 超 來源:鄧州網
    分享到:

    劉集鎮黃酒城

      “二十三過小年,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九篩黃酒,年三十兒貼門旗兒。”自古以來,穰原大地流傳這樣一首關于小年習俗的民謠,一代代傳唱下來;酒席上飄香的黃酒,也成了離鄉人難忘的回憶。

      年末歲尾,記者一行走進劉集鎮,冬閑下來的村民們正忙著準備年貨“黃酒”:家家戶戶抬出大缸,燒旺鍋灶,雪白的糯米在炊煙繚繞中,經過多道工序,釀出金黃的米酒……

      傳承中創新 創新中發展

      距劉集鎮政府西北3.5公里處的戶周村,老戶周黃酒廠廠長周太林正在酒窖內忙碌著。

      “現在正是做黃酒最忙碌的季節,今年訂單比較多,需要早點行動。”憨厚樸實的周太林笑著說。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一方水土也釀出一方好酒。周太林出生在一個釀酒世家,祖父和父親都是做黃酒的“好把式”。小時候,父親每年都要做上百余缸黃酒,除自家飲用、饋贈親朋外,其余的都要變賣貼補家用。成年后的周太林曾歷任戶周村的村主任、村黨支部書記,也勇敢挑起了老戶周黃酒釀造技藝第二十七代傳承人的大梁。

      “做黃酒是個功夫活,工藝細膩精湛,技法環環相扣,操作貴在悟性,火候稍不到位,口感就會變化??谖度Q于工藝,工藝取決于功夫,功夫取決于悟性,要釀出地道的黃酒,不按工藝做不行,不下功夫不行,沒有悟性也不行。”周太林說,“老戶周黃酒所用的原料、釀造方法、口味跟其他黃酒都不同,每一步都需要有敏銳的判斷。在實踐中,如果釀酒師的判斷出現錯誤,很可能造成產品品質差異,甚至出現質量問題。”

      品牌是一個企業經濟實力和市場信譽的重要標志。在生產經營中,面對新的市場機遇和挑戰,周太林深深地感到,必須做出自己的品牌,才能讓更多人喝到貨真價實的劉集黃酒。經過他不斷努力,周太林終于有了屬于自己的“老戶周”商標。2014年,老戶周黃酒被評為“河南省著名商標”。目前,產品已遠銷山東、陜西、江蘇、安徽等20多個省市。

      作為“老戶周”黃酒釀造技藝傳承人,周太林意識到,只有在傳承的基礎上著力實施創新,才能使企業永葆活力,他也一直在為此努力。目前,他比較發愁的是,年輕人從事傳統技藝的不多,他希望兒子能選擇回家創業,挑起傳承黃酒歷史文化的重擔,給這一傳統工藝注入新鮮的血液和活力。

      打“陳酒牌” 創“新天地”

      余新雷從小喜歡喝黃酒。按他的話說,從他不懂事起,父母就會用筷子蘸黃酒讓他品嘗,味蕾上的那滴酒,是他童年最美的回憶,也成了他心中難以割舍的一部分。

      若干年后,這個喜歡黃酒的孩子,在心目中開始繪就一張屬于自己的黃酒藍圖。2010年,懷著對劉集黃酒的那份熱愛,余新雷創建了他的黃酒手工作坊。作坊建起來了,但問題也隨之而來,相同的黃酒口感,使余新雷做出的黃酒在市場上缺乏競爭力。

      怎樣改善傳統黃酒的口感,是余新雷一直困惑的問題。2012年,在南陽市舉辦的黃酒生產培訓班上,來自江蘇丹陽酒廠的許朝中為余新雷解答了心中的疑惑。

      “2012年,我應許朝中大哥的邀請,去丹陽酒廠參觀學習‘旦陽’牌黃酒的釀酒技藝,那鮮香醇甜的口感讓我記憶猶新,使我發現了自己釀造的黃酒缺了點兒什么。”余新雷對記者說。

      “旦陽”黃酒屬于甜型黃酒,過于鮮甜的口感并不適合鄧州人的口味。后來,余新雷用本地傳統釀酒與甜型黃酒釀造工藝結合,終于釀制出既適合當地人口味,又有特色味道的半甜型黃酒,酒香濃郁、酒度適中、甘甜醇厚。

      通過創新,余新雷的作坊越做越大,2016年,余新雷創辦了“旺之源黃酒廠”。作為劉集黃酒行業的新生品牌,旺之源黃酒廠承傳統釀酒技藝之精髓,借鑒外省黃酒的釀制方式,著力探索屬于劉集黃酒的新口感。建廠至今,他多次奔赴山東、安徽、浙江考察學習,不斷改進和完善黃酒口感。如今,旺之源黃酒廠生產的黃酒分為半甜型和半干型兩大類。

      與余新雷談及酒廠未來,他說:“如今黃酒的味道上去了,規模也做起來了。但年產50噸的生產線每年只能銷售30多噸黃酒,營銷是我們的短板。希望政府和市黃酒協會,在營銷方面多組織一些培訓,讓劉集的黃酒走得更遠。”

      打造黃酒新名片

      在劉集鎮中心街道兩旁的門店里,陳列著許多塑料壺裝的黃酒,這是劉集鎮農戶自己釀制的黃酒。

      根據記者調查,劉集黃酒家庭作坊星羅棋布,企業規模小、門檻過低,管理松散,競爭力差,屬于傳統制作,包裝簡易,銷售單一,這也是劉集黃酒產業發展步履維艱的原因之一。

      “除了光照黃酒等幾家龍頭企業外,還有很多黃酒企業和作坊停留在‘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理念上,缺乏向外推介、宣傳黃酒具有保健、養生等功效,加上消費者對黃酒的養生文化、健康文化、歷史文化認識不足,很難使消費者對黃酒準確定位;監督管理滯后,生產無序,包裝各異,工商、食藥監等職能部門監管無標準或無法律依據。”劉集鎮工商所長丁惠也說出了她的困惑。

      2013年10月,劉集鎮成立了黃酒協會。“協會主要承擔黃酒企業的信息咨詢、技術培訓、宣傳推介,維護劉集黃酒企業的合法權益等,把劉集黃酒產業進一步做大做強。”該協會會長孫光照說。

      “劉集黃酒消費氛圍需要營造,要花大力氣提高劉集黃酒的美譽度。近年來,我鎮始終把黃酒產業作為經濟支柱產業,加大扶持力度,擴大品牌效應,豐富產品種類,提升產品檔次,迎合現代消費觀念。光照、長中、芙蓉、老戶周等黃酒,已走向南陽、鄭州、深圳、北京等地的大型超市,全國已經設有固定劉集黃酒專賣店120余家,劉集黃酒年產量15000多噸,從業人員3000多人。”該鎮黨委書記鄧濤說,“下一步,要加強對黃酒內涵的深度挖掘,持之以恒地進行黃酒文化宣傳,做好引導和培育,拓展黃酒市場的新空間,打造劉集黃酒的新名片。”

    分享到:
    国产激情高中生呻吟视频_欧美缴情站三五影院_4399韩国日本电影_亚洲春色CAMELTOE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