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伏連綿的丘陵地帶,阡陌縱橫,鮮花朵朵,宛如一副恬靜的田園風景畫;綠樹環繞的新建工廠車間里,機器轟隆,工人穿梭,現場一派繁忙的生產建設場面。這是近日,記者在劉集鎮看到的景象。
劉集鎮素以黃酒聞名。如今,該鎮新型產業不斷興起,百姓就業愈加穩定,該鎮人民滿懷信心、昂首闊步走在康莊大道上。
生態農業拓展產業鏈條
在該鎮何沖村水庫旁邊的丘陵地帶,由鄧州市清溪苑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投資5000萬元的生態農業產業園項目正如火如荼地進行。
該鎮以發展生態農業為切入點,總體規劃面積1000畝,建成集林果種植、采摘、旅游休閑為一體的綠色生態林業休閑觀光園。工程規劃建設以林果種植為主的現代農業種植區;利用當地丘陵地和少量基本農田,種植景觀樹和桃樹、石榴、葡萄等果樹,同時,發展水產養殖和蔬菜瓜果種植。建設采摘園、游泳池、釣魚池等休閑娛樂設施,以滿足游客回歸自然、享受田園生活的需求。
“生態園集觀光、休閑、度假為一體,使久居城市的人回歸自然、體味‘干一天農家活,吃一天農家飯’的樂趣。” 該鎮鎮長馮明雨說道。
今年以來,該鎮多次召開黨政聯席會議,研究貧困戶扶貧產業發展和就業增收問題,確定了以“水稻種植為主、水產養殖為副”等10多個扶貧產業發展項目。各村由駐村扶貧隊長牽頭,分村召開貧困戶產業脫貧會議,向貧困戶宣傳黨的政策,增強貧困戶脫貧信心。
余家村的千畝稻蝦混養項目是該鎮力推的現代新型產業項目。記者在項目現場看到,稻苗已郁郁蔥蔥、生機勃勃,大型挖掘機正在稻田旁邊開挖水渠,準備引進丹江水。
正在稻田旁邊施工的工人笑著向記者介紹道:“我們架設防護網,是為了防止蝦爬出稻田。”據了解,此項目以種養結合的生產模式,在稻田中養殖小龍蝦,并種植水稻,小龍蝦與水稻同生共長。實現了“一田雙收,一水兩用,穩糧增效,錢糧雙贏”的目的。項目吸納周邊群眾來打工就業,企業帶貧、扶貧效果特別明顯。
新興工業拓寬就業途徑
記者在該鎮陳橋村泰峰漆業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看到,工人將白色的乳液分別灌裝進桶,生產線上各個機器配合操作,有條不紊地完成整個生產流程。
泰峰漆業有限公司是該鎮去年引進的項目。公司占地15畝,主要生產銷售高級水溶性噴漆,產品檔次高、品質優,環保無污染,廣泛用于航空等高級機械設備中,市場前景廣闊?,F已建成6000平方米的廠房、產品研發中心、辦公樓、展銷中心等,固定資產投資達9000萬元,預計年產值可達1.6億元。
泰鋒公司的開業運行,為該鎮產業就業扶貧增添了新生力量,提供了支撐平臺。對于解決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就業增收,助力全鎮脫貧攻堅產生強大的推動力。項目全部建成后,可解決200多人就業問題,成為該鎮精準扶貧產業基地。
該鎮黨委、政府為企業的引進、建設,提供了優惠的政策、周到的服務和優良的投資環境。在發展產業過程中,按照“龍頭企業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村集體經濟帶動貧困戶發展”的模式,占用的土地由村集體統一流轉,村集體和貧困戶共同使用,費用由村集體承擔。目前,建設了金桔子服裝廠和虎洲黃酒廠等6個扶貧車間,80余名貧困人員可在家門口就業;同時,設立了中原農業保險宣傳員、鄉村保潔員、護路員等公益崗位,增加了貧困群眾就業,疊加了貧困戶收入。通過轉移就業和發展產業,實現了貧困群眾產業全覆蓋和就業全覆蓋。
“我們通過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拓寬貧困戶自我發展渠道,極力營造貧困戶自身的造血功能,為長效穩定脫貧打下基礎,實現貧困戶真脫貧、真致富,促進“兩業”發展是脫貧攻堅的最佳選擇。”該鎮黨委書記鄧濤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