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叔,你今天可記著早點來呀!”4月17日一大早,劉集鎮陳橋村66歲的老黨員陸振亮就接到邀請電話。
打來電話的是劉集鎮高河村郭營組的郭麗,今天是剛剛結婚的她第一次回娘家。就在前幾天,郭麗和陳橋村的王闖結成伉儷。而促成這樁“好事”的正是路振亮。
說起路振亮,大家伙兒會豎起大拇指,稱贊他是新時代的好“媒婆”。原因有二:一是辦好事崇尚節儉;二是免費主持婚禮,大家伙都相信他,推舉他做陳橋村紅白理事會的會長。
記者見到路振亮,他一張口就是新時代的新婚主持詞:新人一對,聽我說,你們倆,要有血有汗發憤圖強撐好家,發揚艱苦樸素勤儉持家好傳統,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反對邪教,崇尚科學……
路振亮告訴記者,自去年以來,在市、鎮文明辦的指導下,陳橋村積極推進移風易俗樹文明鄉風工作,成立了以4名黨小組長(都是本村老干部)為首,各組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參與的紅白理事會。結合本村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一系列紅白事規定及參照標準,逐步規范辦理程序,倡樹新風,取得了明顯成效。
“女方提出要在城里買房子,還要轎車,三金彩禮另外給,我一算得花五六十萬元。”路振亮說,我先后4次去女方家里做工作:現在新時代不能那樣,男方在村里有一座上三下三的樓房,裝修挺好,沒必要再進城買房子。多次勸說下,好事花了十來萬就辦成了。
“我讓男方請客準備10桌以內。去年年底我們村還有3家結婚,都是這樣,不允許大操大辦。農歷十一月陳橋4組的王磊結婚,也是十來萬就把婚結了。5組王志國兒子結婚待客一桌就16個菜,夠吃就行嘛!”路振亮笑著說。
“不良風氣必須制止,紅白事節儉著辦群眾都說好。主持婚禮儀式時不要紅包,不喝醉酒,農村的風俗潛移默化中在改變。”陳橋村63歲的劉春堂對記者說。
為了健全村里白事理事會,陳橋村將白事操辦程序也納入村規民約,提倡“厚養薄葬”,厲行節約,提倡白事就餐“一碗茶”或“雜菜湯”全覆蓋。
婚事新辦,喪事簡辦,破除陋習,健康生活。陳橋村紅白事大操大辦、相互攀比的不良風氣得到控制,賭博現象完全消除,廣大村民拍手稱快。這真是:移風易俗入人心,春風十里唱新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