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網訊 在劉集鎮西阮社區,水泥硬化的林蔭小道,整潔清爽的農家院落,猶似一幅精致的田園風景畫。鳥兒在枝頭鳴叫,幾位老人悠閑地喝著茶,愜意地嘮著嗑……這樣一幅只有在城市公園里才會出現的和諧景致,如今在劉集鎮西阮移民社區隨處可見。
大棚撐起厚“里子”
3月5日,記者走進劉集鎮西阮社區,除了整齊規范的兩層閣樓,寬闊平坦的林蔭大道之外,18座日光溫室大棚,分布在碧綠的田野里,藍天白云襯托下,蔚為壯觀。
該鎮黨委書記鄧濤告訴記者,西阮社區居民2010年8月從淅川縣香花鎮搬遷過來,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丹江口庫區第二批移民,共178戶,960人。為了使移民能夠盡快“穩得住、快發展、早致富”,該鎮積極實施深入推進移民發展致富工程,著力把西阮社區建設成為一個環境優美、經濟優越發展的示范社區。
“美好鄉村建設離不開產業支撐,移民村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眲⒓傸h委副書記余林沖介紹,2013年10月,該鎮通過多方籌資,流轉土地40余畝,建設日光溫室12座,種植反季節蔬菜。2015年10月,在市移民局的支持下,社區投入100余萬元,建設了3個養殖小區,6座日光溫室。
記者走進居民阮文鐸的大棚,新栽的辣椒、黃瓜苗,油光碧綠?!拔疫@大棚是春秋棚,現在種上苦瓜苗,一月就能上市,到那時,價格比較高,效益可好了?!比钗蔫I一邊忙碌一邊高興的說。
“俺家種了兩個大棚,請了兩個臨時工人,到 7、8月份,還得再請七八個工人,不然忙不過來。我家一年毛收入8.5萬,除去化肥、種苗、棚膜、工人工資等費用,一年可掙6萬?!闭劦酱笈镄б?,程旭峰滿臉喜悅之情。
據來自山東壽光的技術員介紹,每座大棚每年投入的生物肥料、種苗、大棚膜等大約2.2萬元。以種植黃瓜為例,每棚每年(兩茬)的純收入在6-8萬元之間,效益相當可觀。
該社區黨支部書記阮興奧說,搬遷伊始,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社區兩委干部組織群眾代表經過考察,引入山東壽光市日光溫室大棚蔬菜種植項目,聘請技術員常年駐社區指導,確保農戶無技術之憂。
新居妝點好“面子”
提起這幾年來的變化,70多歲的劉書軍大爺喜不自勝,“俺們原來住在山里,各方面條件比較艱苦,搬遷到這兒,生活條件好,收入還高,這樣的生活,以前是想也不敢想呀!”
乘著移民新村建設的東風,該社區以開展“美麗鄉村”活動為契機,大力開展環境衛生集中整治。制訂了衛生公約,專門聘請3名清潔工,每天打掃社區內道路;實行人畜分離,雞、鴨、鵝、牛等牲畜也搬遷到社區集中建設的“小洋房”;移民群眾紛紛在房前屋后種上漂亮的花草樹木,有的在自家門前的空地種上蔬菜等。漂亮、整齊、干凈的移民新村圓了多年來居民的“環境夢”。
今年,市移民局整合資金60余萬元,為社區修建了生產道路 700余米,給大棚蔬菜生產配備了供水供電設施,建設蔬菜中轉倉庫一座,為社區整修了排水設施和主干道綠化、美化工程,使社區基礎設施和公益事業功能進一步完善、提升。
漫步在社區的文化廣場,三三兩兩的老人正在健身。劉學道老人高興地說:“俺們每天早上都來這里鍛煉身體,晚上來看廣場舞表演,這生活過得可美啦?!迸e目望去,一面面文化墻,一個個健身器材,一張張笑臉,在綠樹掩映下,展示著美麗鄉村建設帶來的變化。
社區副主任張豪銀介紹說,社區投入30多萬元用于改善環境。每家每戶門前設立花帶,栽上香樟、玉蘭、枇杷、紅葉石楠等樹木。修建生產道路通往田野大棚,打井安裝供水器,遇到天旱時也能保障生活和生產供水。同時,幼兒園、衛生室、文化廣場、農家書屋等公益設施一應俱全。社區小學注重校園布局、教學設施、環境衛生等方面的建設,通過文明禮儀宣傳欄、宣傳圖片以及弟子規等傳統文化禮儀使校園環境優雅,書香四溢。
展望未來,阮興奧喜悅之情溢于言表,“去年,我們作為市人居環境改善示范村受到市委市政府和劉集鎮政府的表彰。下一步,我們將利用當地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蓮藕等特色經濟,增加農民的收入?!比钆d奧的話鼓舞人心、令人振奮,移民既有經濟保障“厚里子”,又有環境美化“好面子”,生活過得比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