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樹舞濃蔭,紅樓墻外香。這是7月中旬,記者走進劉集鎮曾家村看到的景象。
曾家村距劉集鎮6公里,轄7個自然村,17個村民小組。多年來,曾家村運用“四議兩公開”工作法,立足實際問政于民,接受群眾監督,做到公開、公平、公正,走出了一條和諧發展的富民路。
“群眾利益無小事,‘四議兩公開’工作法讓村支兩委工作更加陽光透明,黨員干部和群眾參政議政的積極性普遍提高,村內事務大事小事議一議,大家商量好辦事兒,一切問題就都解決了。”村黨支部書記曾向黨說。
曾家村把黨建工作放在首位,對村內每項事務商議決策,基層黨組織解決基層難題再也不難,運用“四議兩公開工作法”成功解決了村里國儲林項目的土地流轉、新村部建設、貧困戶評定等棘手問題。
2018年10月,按照市委組織部要求,曾家村作為四星級黨支部,需要15畝以上的村部建設陣地。新村部的建設迫在眉睫,但是建設需要的資金從哪里籌措呢?
村支兩委迅速召開黨員群眾代表大會,將新村部建設的問題提上議程,經過多方討論,廣泛征求意見,大家商議出解決方案:上級補貼、村集體籌資和村民(在外成功人士)共同捐資籌建新村部。
“我們將上級撥款情況和村集體籌資能力,在村民代表會上講清楚,村民明白,干部清白。”曾向黨說。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目前該村新村部主體樓已經建起,墻體粉刷準備施工。
對群眾最關心的村集體財務問題,村黨支部堅持每月召開兩委班子和監委會成員參加的聯合會,對村集體收支情況進行集體審議,向村民公示,增強了村干部的自我約束力;對群眾反映的危房改造和低保等問題,做到快事快辦,難事協辦;對于一些棘手的問題和矛盾糾紛,一方面做好疏導和解釋工作,另一方面由村調解委員會邀請鎮司法所等部門幫助化解矛盾,確保“大事不出鎮,小事不出村。”
剛卸任村黨支部書記的張子改說:“多年來,村里一直穩定發展,各類事務公開公平公正,入情入理化解各種矛盾,多次受到上級部門表彰,曾家村先后獲得市鄉兩級‘治安示范村’和‘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
2008年,“村村通”打通了村與村之間的通道,但群眾出行迫切要求實現“戶戶通”,上級沒有相關的補助政策或扶持資金,村黨支部提議大家集體捐款修建“戶戶通”道路,經過村支兩委商議、黨員大會審議、村民代表大會決議,每個村民捐資200元共同修建“戶戶通”。
“每戶家庭需要捐出上千元的修路款,部分村民因經濟條件受到限制,產生抵觸情緒。村民代表大會商議后決定可以先打欠條,等到有能力了再補交款項,這樣比較合情合理。”張子改說。
14村民小組的周國獻說:“修路時,我家6口人,需要交1200元,一時半會兒拿不出來。2008年,水泥路修到俺家門口,2010年我才把錢補交上去,這是大家照顧我們家呀!”
曾家村部門前有兩塊黑板,上面公布著最近村內的各項事務:2019年金融扶貧項目評議結果公示;2019年春季學期“雨露計劃”補助人員名單;小額貸款貧困戶名單等。曾向黨笑著說:“黑板已經換了好幾塊啦!大大小小的村內事務都在這上面寫得清清楚楚,每個村民都是監督員,都可以向村里提意見和建議,村干部和村民之間沒有什么不可以說的事情,遇到解不開的疙瘩,大家在一起商量著辦就都解決了。”
村務公開解民憂,產業興旺奔富路。近年來,曾家村充分運用“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密切了干群關系,各項工作穩步前進。
曾家村農民改變傳統種植模式,特色種養殖產業漸次興起:以周朝薄、李小偉等養牛專業合作社為主的養殖業,帶動了附近大批農民加入,拓寬了農民的致富途徑;200余畝的國儲林項目基地里,村民們林間套種紅薯和地瓜等農作物,獲得了林業和農業的雙豐收,實現了土地生產效益大提升;貧困戶周顯付自力更生發展養鵝養鴨產業,立志自主脫貧致富……曾家村正健步走在康莊大道上。
曾家村戶戶通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