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網訊 從市區向西北駛出,沿著蜿蜒的公路前行,碧綠的樹林里,各色鳥鳴婉轉傳出,宛如優美的協奏曲;麥田上空,呢喃的燕子翩翩起舞……好一幅靈動又多彩的鄉村畫卷。
這里,是有著我市“西北大門”之稱的羅莊鎮。近年來,羅莊鎮黨委政府深入貫徹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緊緊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搶抓機遇,狠抓落實,在鄉村振興藍圖上描繪“答卷”。
2015年,40多歲的聶向東來到羅莊鎮,成為馬崗村的駐村第一書記。從一名林業局的業務骨干到駐村第一書記,盡管轉變了身份,但是長期一來養成的埋頭苦干、勇于奉獻的精神,在這里絲毫沒有改變。
“我記得第一天到馬崗村報到的時候,村黨支部書記就興奮地跟我聊到村里未來的發展。轉眼,我到村已經兩年多了,現在村里的養殖、種植、電子廠和道路等變化很大。”聶向東說,時間不等人,必須在自己任職有限的時間內奮力作為,為馬崗村鄉村振興貢獻自己應有的力量,才無愧于心。
“目前,馮坡村正在積極探索黨建引領鄉村治理的新思路、新方法,全力打造‘通暢社區’,努力實現鄉村振興和為民服務同頻共振?,F在,馮坡村黨建示范點的創建工作正如火如荼的進行著,我相信今后社區的發展一定更加美好。”該村黨支部書記馮文超充滿信心地說。
鄉村要振興,最離不開的是廣大有知識、有志向的人才積極參與、真情奉獻,堅強的組織需要有強有力的新生力量。正是這一個個在平凡崗位上辛勤堅守的黨員干部,打開了羅莊鎮鄉村振興的新局面。
在馮坡村近千畝生姜基地里,姜農正喜笑顏開地為姜苗松土、除草;張宋村、羅東社區的風景樹苗圃內,村民正忙著為樹苗修枝、掐芽;在肖營村百畝艾蒿園里,艾苗綠油油的,長勢喜人,一派豐收在望的景象,艾民們滿臉幸福的笑容……
“我們歲數大了,不能出門打工,就連農活也做不動了。村苗圃建成后,我們就到這兒來,每天干點力所能及的活,時間也很寬松,補貼了家用。”68歲的張宋村村民張老漢高興地說。
像張老漢老兩口一樣,該村上年紀的老人,來到苗圃工作后的共同感覺是:錢袋子鼓了,生活也變得越來越好了。
在該鎮任崗村,雷莊豌豆種植合作社經理張宗顯,剛剛忙完豌豆的收購和輸送。他說,任崗村在地理、氣候、土壤等條件上都很適合種植豌豆,這幾年他們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帶動村民發展豌豆產業,走出了致富新路子。他計劃通過合作社把豌豆種植發展成土谷山周邊的主要產業,并借助土谷山的地理優勢,打造生態旅游產業。
“近年來,我鎮堅持將產業興旺作為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因地制宜確定發展思路,按照‘一村一策’‘一村一品’等方式有序推進產業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夯實鄉村振興發展支撐力。今年,爭取使全鎮集體經濟收入達到20萬元的村1個,10萬元的村2個,其他村集體經濟收入超過5萬元以上。”副鎮長劉永賓介紹。
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該鎮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契機,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為抓手,重點對各村房前屋后環境,特別是進村主干道兩側亂停亂放、亂搭亂建、亂堆亂放等開展整治,努力營造干凈整潔、文明有序的人居生活環境,打造宜居宜業美麗鄉村。
走進該鎮的羅西社區的文化廣場,健身器材、文藝表演舞臺等一應俱全,這是群眾跳廣場舞、活動健身、拉家常的好去處。
“過去的社區環境又臟又亂,通過這幾年的環境治理,現在環境變好了,大家平時一有空就到文化廣場健身、唱歌、唱戲,特別是晚上最熱鬧,跳廣場舞的人群隊伍龐大,大家興致極高,幸福指數滿滿!”社區廣場舞隊的劉大媽興奮地說。
另外,該鎮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以志愿服務為載體、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大力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持續推進“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行動,開展“最美庭院”“文明村組”“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媳婦”等評比活動,多角度、多層面地講好先進典型故事,激發榜樣力量,全方位、多領域地傳遞文明鄉風。
“村里的垃圾桶每天都有保潔員來收,現在我們的居住環境好了,生活舒適了很多,大家也都主動加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中,主動打掃房前屋后衛生,爭做‘最美庭院’家庭。”羅西社區村民郭發喜對身邊的變化感觸頗深。
現如今,漫步在羅莊鎮的每一個村莊、社區,只見村內環境優美,一座座院落錯落有致,一條條道路寬闊平坦,道路兩旁綠樹林立,處處鳥語花香。
“羅莊鎮將繼續堅持黨建引領,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干群‘擰成一股繩、凝成一股力’,聚焦產業發展,加強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實施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全方位改善村容村貌,繪出鄉村振興美麗‘新畫卷’。”該鎮黨委書記路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