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有許多坎坷、苦難;但有的人在苦難面前不低頭,選擇了自立自強。裴營鄉玉皇村獨臂青年周歡歡就是這樣的人。周歡歡身殘志堅,自立自強,脫貧路上不等不靠,過上小康生活是他為之奮斗的美好追求,他用自己的獨臂奏出了脫貧奔小康的精彩人生樂章。
周歡歡,裴營鄉玉皇村段溝組人,今年32歲。幼時,由于家庭生活變故,他只得和奶奶相依為命,過著艱辛的生活。隨后,更大的災難又降臨到他的頭上。22歲那年,他在湖北省房縣工地打工時,不幸被電擊斷了右手,從此,基本失去了勞動能力。沒有生產能力,又無其他技術,他的生活十分艱難。
2015年,周歡歡經過評議,成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為使周歡歡能夠脫貧致富,鄉、村和省國土資源開發投資管理中心駐村工作隊,針對他家的實際情況,進行“對癥下藥”。扶貧人員經過反復考察和一再篩選,并針對周歡歡的身體狀況和所能從事的勞動能力,決定支持他發展山羊養殖。過怕了苦日子的周歡歡,聽說政府支持他養羊,他激動萬分,暗下決心,既然要干了,就必須干好,決不能前功盡棄,半途而廢,既對不起政府,也對不起家人。他立即找到村支兩委干部說:“請領導放心,我不但愿意養羊,而且絕對成功。”
2016年8月,裴營鄉政府爭取到了上級的幫扶資金,決定開展產業幫扶,聯合鄉里兩個養羊場幫助貧困戶居家就業。周歡歡領到了5只山羊和3袋飼料。
周歡歡雖然身有殘疾,但他意志堅強,做事雷厲風行,從不拖泥帶水。很快建起了簡易的養羊棚,搞起了養殖業。
盡管周歡歡身殘志堅,吃苦耐勞,但白手創業還是一場艱辛的,由于放牧的地點太少,而且羊也容易吃別人的莊稼,所以一到秋季花生收獲季節,他就起早貪黑地到附近村莊田野里收集人們丟棄的花生秧,再托有運輸車的鄰居幫忙把花生秧拉回來,堆成垛,粉碎后裝袋喂羊。他有時為了收集花生秧,一干就干到大半夜。有時,為了撿拾花生秧,他要跑到好幾里地以外的田里去,為了多收集,他中午一般不回家,餓了啃口干糧,累了坐在地頭歇一下,風雨無阻。這種勞動和付出,對于一個腿腳正常的人來說,尚且是苦累的,更不用說對于他這樣一個殘疾人了。但是,為了自己在脫貧路上不掉隊,為了不辜負扶貧人員的期望,為了向鄉親們證明自己,所以他不怕苦不怕累,白天放羊收集花生秧,晚上守在羊舍里看護小羊,打理羊舍。
周歡歡不甘貧困、不等不靠的精神,深深感動著每一個人。了解他住的是危房后,鄉、村和駐村工作隊,又幫周歡歡家蓋起了三間平房。村委還為他申請了低保及公益崗。
功夫不負有心人,目前,周歡歡的山羊已發展到35只,每年都要賣去10余只羊,掙一筆可觀的收入。
周歡歡說,最近,鄉村及駐村工作隊又在幫我想方設法,爭取產業扶貧資金,這筆資金爭取到手后,我將利用這筆資金,對羊舍進行改造,把原來的竹木養羊棚改為磚構大棚,用羊床飼養,實行區間飼養、分群飼養,擴大飼養規模,提高飼養條件和水平。
“周歡歡是個好青年,他雖然殘疾,但勤勞肯干,他還熱心村里的公益事業。在疫情期間,他不顧個人安危,和黨員、村干部一起,向群眾宣傳疫情防范措施,到卡口值班。今年三夏秸稈禁燒工作中,他又主動參與巡邏值班。”玉皇村黨支部書記楊建政說。
“小歡雖然沒了右胳膊 ,可他機靈勤奮,啥都能干,開小三輪車,種田、鋤草都不在話下。他常對我說,以前你撫養我,現在我要孝敬你。”81歲的奶奶說起孫兒是贊不絕口。
2019年11月,周歡歡順利實現了脫貧。當拿到脫貧證書的那一刻,周歡歡很激動,他說:“黨和政府不僅給了俺好政策,還幫錢幫物,俺雖然殘疾,但能干些力所能及的活,老拖累政府俺自己都感到丟人?,F在,你看俺多光榮,依靠自己的勤勞脫貧致富,實現了人生的夢想,過上了好日子。我堅信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只要自己有志氣,有信心,肯吃苦,勤奮努力,就能過上更加富裕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