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 id="tqfhi"><label id="tqfhi"></label></pre>

  • <acronym id="tqfhi"><label id="tqfhi"><xmp id="tqfhi"></xmp></label></acronym>
    <track id="tqfhi"><ruby id="tqfhi"><menu id="tqfhi"></menu></ruby></track>

    十林鎮 小漁網“織出”致富路

    2025-03-24 11:18:17 作者:張 陽 來源:
    分享到:

    鄧州網訊 “你看這活兒不累,有時間我就來干,工資是計件的,一天輕輕松松掙個六七十塊錢,家里的基本日常開支都有了。”近日,十林鎮宋集村64歲的村民李明發正嫻熟地編織著漁網。在這個不大的車間加工點內,十幾個村民正在對地籠漁網進行組裝加工,現場一片忙碌的景象。

    人勤春來早,發展正當時。在十林鎮宋集村,村民院內不是放著漁網成品,就是待加工的漁網,或者是加工漁網用的原材料。

    “我正準備給幾位年紀大的村民送編織材料,她們來回不方便,我經常開車給她們送過去。”宋集村地籠廠負責人李建鋒騎著滿載漁網材料的電動三輪車,穿梭在鄉村平整的通組路上。

    “建鋒時常把材料送過來,我把整塊的大漁網加工成片后,再由他們取回去。不然我這把年紀哪還能干活掙錢呢。”該村73歲的留守老人李夢苒正坐在家門口認真地加工漁網片,只見她一邊和鄰居聊天,一邊工作。

    “漁網編織操作簡單,沒有任何技術含量,組裝工作在集中的加工點進行。前期配件制作,像漁網加工成片、鋼絲鋼架制作、鋼絲框架的縫合等工序,我們都把它分發到村民的家中,完工后,再取回來統一組裝。”李建鋒說。

    地籠漁網廠2017年由在外務工的宋崗村人李建鋒創立,最初的幾年,就是本家的幾個人在從事這項工作,雖然人數不多,但收益不錯。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近年來,我市以“1+N”鄉村振興產業體系為抓手,在市級層面建立指揮體系,健全制度機制,強化政策激勵,不斷完善提升“1+N”鄉村振興產業體系,培育壯大鄉村產業集群,助推鄉村全面振興。

    “十林鎮按照市‘1+N’鄉村振興產業體系規劃,在全鎮開展多次走訪、調研、座談后,鎮黨委發現漁網產業雖然稅收不多,但用工相當可觀,是帶動群眾致富的好項目。”十林鎮鎮長張芳芳說,“在和李建鋒多次交流后,鎮黨委全力支持他擴大生產規模,幫他找廠房、安排群眾進行漁網編制培訓。”

    據了解,地籠漁網制作一共有8道工序,其中鋼絲定型工序是在宋集企業本部用機器完成,最后一道工序組裝漁具在12個集中加工點完成,剩余鋼絲彎框、手工縫框、連框、剪內網、內網吊繩、剪大網網身網頭、機器縫網、組裝成品等工序都是在農戶家中完成。

    該產業帶動周邊400余人參與其中,每年給村民發放的工資達到400余萬元。當前,地籠漁網廠覆蓋十林鎮宋集、西崗等10余個村,吸納漁網加工點30多個,產品遠銷東南亞、非洲等地區的10余個國家,有力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在此基礎上,十林鎮順勢而上,以商招商,以漁網產業引入漁網產業,招引本土在外青年返鄉創業。

    “經過鎮黨委政府的大力幫扶,我們永澤漁業在十林鎮實現了‘立項即審批、拿地即動工’的高效落地,2024年5月正式投入運營,現在產銷兩旺,特別是生產的深海滌綸復絲網供不應求。”談及回鄉發展的感受,永澤漁具負責人宋海永贊不絕口。

    當前,永澤漁業擁有大型漁網編織機30余臺,用工280余人,固定技術骨干20余人,擁有產品收發點3個,覆蓋十林鎮宋集、西崗等村,年產值800余萬元。

    “我們將持續聚焦‘1+N’鄉村振興產業體系建設,通過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提供‘保姆式’服務等具體舉措,促進轄區漁網加工產業從手工制作轉向機械化生產、從分散經營轉向集約化發展,努力實現漁網加工企業連點成片擴容增效,為鎮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過硬產業支撐。”該鎮黨委書記李義表示。

    分享到:
    国产激情高中生呻吟视频_欧美缴情站三五影院_4399韩国日本电影_亚洲春色CAMELTOE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