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網訊 “誰租房子給指揮部,咱們勢不兩立……”7月10日,在李莊社區于莊村,有居民通過高音喇叭鼓動全村,關門閉戶抵抗拆遷。剛完成涉及12個組的征地項目,便一頭扎進李莊社區拆遷項目的湍河街道黨員干部們碰了釘子。局面一時難以打開,然而此次拆遷又時間緊、任務重,怎么辦?
此次拆遷工作涉及湍河街道三里河、金雷、李莊、許莊4個社區,除三里河外,都是農村社區,拆遷情況復雜,需要在兩個月時間完成全部拆遷任務。第一次接觸拆遷工作黨員干部們,被分派到4個指揮部,人手緊、沒經驗。一道道難題如崇山峻嶺般壓下來,一向在服務我市工業發展的征地項目上戰功赫赫的湍河街道黨員干部們,一下子著急上火起來。“有顆公道心就不怕攔路虎。”該街道黨工委書記劉奇認為,咱只要保護好群眾的利益,群眾會不擁護咱?
明白表“敲”開群眾門
為讓村民看到我市公平公正拆遷的決心,劉奇決定將摸排結果印制成表格分發到村民手中。分包李莊社區的街道黨工委副書記張超帶著辦事處和村干部們迅速行動,用一周時間,對該村莊進行詳細的摸底排查,并將每家每戶的人口、房屋初步摸底結果,制成表格,全部打印出來,送到村民手中。
“這真是半點都沒糊弄咱。”拿到表格的村民直呼沒想到。當天晚上,一部分村民已經放下抵觸情緒,愿意給工作人員開門。這天晚上,工作隊員與村民促膝長談,直到深夜12點。隨后,拆遷指揮部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嚴格按照“四議兩公開”工作法的各項程序,確定最終界定結果。一顆公道心最終贏得村民信任。村民們慢慢放下芥蒂,配合征遷工作,為征遷工作開篇破題。
暖心菜融堅冰
“來,我給你炒個菜,再餾點饃。”8月20日傍晚,見拆遷工作人員胡紅麗臉色發白,得知她低血糖的毛病又犯了后,許莊村后馬莊組的村民馬某,馬上放下活計,非要給她做飯,“妹子,我看你們沒黑沒明地忙,真是辛苦。”
看到村民對自己如此關心,胡紅麗想想這些天來,她和同事們吃閉門羹以及被罵著趕出門的辛苦與委屈,覺得一切都值了。為了我市重點工業項目御廚順利落地,后馬莊組50戶群眾需要整體拆遷,該項目也將對我市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產生深遠影響。
為了快速完成任務,從7月16日成立指揮部起,指揮長胡紅麗、副指揮長賈書娥,社區黨支部書記許紅光等分成3個小組,帶著工作人員,展開溝通“車輪戰”。一看有人在家,就入戶做工作。這個小組溝通不成了,下個小組接著去。分別從不同角度,與村民溝通感情、解析政策、談發展。一周下來,幾乎每家都至少入戶溝通4次以上。
苦心人,天不負。經過連續多天的溝通,村民與工作人員之間的堅冰逐漸融化。有村民開始主動去指揮部,要求算拆遷補償。路上見面了,也熱情地與工作人員打招呼。經過58天的不懈努力,后馬莊組拆遷工作全部完成,不僅為御廚項目的順利實施提供了有力保障,也開創了征遷工作的“湍河速度”。
家門口找到工作
“家門口找到工作,真是沒想到,現在也有時間陪伴孩子了。”9月中旬,三里河社區的李某,在湍河辦征遷指揮部干部的幫助下,順利找到工作。原來,在多次溝通中,負責三里河征遷工作的湍河街道紀工委書記徐永輝發現原本在外務工的李某因為拆遷,耽誤了工作,在家比較焦慮。同時,對于拆遷搬家后,遠離學校,年邁的家人無法承擔接送孩子的事情表示擔憂。
為了讓群眾,拆得出、穩得住,徐永輝根據李某會服裝縫紉的手藝,多方協調,為她在圣新源紡織順利找到了合適的工作。
“凡事要替群眾想在前面,辦在前面。”這個牢記在該街道黨員干部心中的為民服務宗旨,讓大家成了拆遷工作中的“滅火員”,“拆遷工作中每家每戶都有不同的實際困難,咱第一個沖上去,排除萬難,幫群眾解決就對了。”
需要拆遷的黃牛場層層轉包,現任老板張某,沒錢賠償租戶。拆遷工作隊幫忙協調,找來最初承包該場的老板出借資金;怕家要搬遠了,學生需要調換學校,拆遷工作隊幫忙就近找到房屋;覺得聯系搬家公司麻煩,湍河街道制做了搬家聯系表,搬家公司、家電拆除公司、廢品收購站聯系方式一應俱全……
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傾力為民,如今,千難萬阻之后的一份份拆遷協議書成了拆遷工作人員眼中最好的褒獎。截至目前,人民路貫通項目東段涉及湍河辦3個社區256戶,現已簽訂協議146戶,已拆扒房屋30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