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峰書記駐村以來,一直以村為家,把貧困戶當作自己的親人。為了幫助我們脫貧致富,他出謀劃策,東奔西走,付出得太多太多了,真是我們的帶路人、貼心人??!”提起鄧州市夏集鄉貧困村白塔村的駐村第一書記王峰,該村貧困戶楊海山動情地對記者說。
在白塔村,駐村第一書記王峰的名字真是家喻戶曉。每當提及他時,全村干群無人不夸。駐村2年多來,他默默無聞扎根基層,孜孜不倦造福百姓,一步一個腳印,一年一個臺階,探索和運用“白塔模式”促使貧困村實現了脫貧摘帽的奮斗目標,留下了閃光的足跡,贏得了群眾的好評,受到了上級的肯定。
嚴于律己,爭做班子的帶頭人
2015年9月1日,市質監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的王峰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的號召,奔赴夏集鄉白塔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后,他立即和村支“兩委”無縫對接,進村入戶調查研究,迅速掌握了該村位置偏僻、人均耕地偏少、經濟形式單一和貧困戶較多等村情。脫貧攻堅,困難重重,難關道道,挑戰連連。但他迎難而上,毅然迎接新的挑戰。
“打鐵還須自身硬!要想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我們必須加強基層黨建,增強黨性,筑牢堡壘,夯實根基,才能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在脫貧攻堅研討會上,王峰言懇意切地說。大家深表贊同。
為加強班子建設,王峰確定了“圍繞脫貧抓黨建、抓好黨建促脫貧”的黨建思路,以基層黨校為陣地,以“兩學一做”為載體,以“三會一課”為抓手,建立健全了工作制度、學習制度和黨員活動日等制度。他以上率下,帶頭學習黨章黨規黨紀、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脫貧攻堅重要論著,鉆研脫貧攻堅“應知應會”等扶貧知識和政策,參加市鄉扶貧集中培訓和測試,撰寫了10多萬字的學習筆記和心得體會。堅強的黨性修養、飽滿的工作激情、豐富的專業知識、扎實的帶富能力為完成使命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王峰同志帶頭執行各種規章制度,嚴格遵守駐村工作紀律,吃住在村部,奮戰在一線,置身在農家,摸實情、理思路、尋對策。他早出晚歸,廢寢忘食,忙得忘記了休息,忘記了假日,忘記了家庭。父母年老體衰,臥病在床,急需他照顧,多次打電話催促他回家。但是,為了不耽誤扶貧工作,他央人照顧父母,沒請一天假,沒耽擱一天工作。
“火車快,靠頭帶”。在他的感召和帶動下,班子成員學習和工作的積極性空前高漲,爭先恐后地投身脫貧攻堅的工作中去。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干部模范帶頭作用得以充分發揮,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的基石。
獨辟蹊徑,當好扶貧的帶路人
為摸清貧困戶的實情,王峰同志逐戶走訪并詳細記錄在專用的筆記本上。為方便聯系群眾,他自費制作了印有工作職責及聯系電話的服務聯系卡,親自發放到全村每戶手中。在全面掌握村情戶情的基礎上,他組織村支“兩委”反復研討,探討脫貧攻堅的有效舉措和長效機制,積極付諸實施。
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他深謀遠慮,以合作社為依托,大膽探索“三權分置”,加強土地流轉,動員貧困戶以土地、勞動力和扶貧資金入股分紅,大力實施“基地+公司”、“合作社+貧困戶”、“基地+貧困戶”、“種養加一體化”、“特色種植養殖+鄉村旅游”、“經濟扶貧+文化扶貧”等特色產業扶貧工程,建立了與之相配套的專業合作社。
白塔蓮藕種植專業合作社,建設標準蓮藕300畝,采用“蓮藕+泥鰍”立體種養植模式,畝凈產值達16000元;為做大做強蓮藕產業,王峰指導合作社推進精深加工,拉長產業鏈條,引進蓮藕醬、荷葉茶和凈旨茶加工技術,為合作社和貧困戶帶來更多的收入。2016年春節前,天寒地凍,滴水成冰。王峰同志不畏嚴寒,充分利用寒假休息時間,下湖北、上內鄉、赴穰東,深入食品加工企業學習經營模式和生產技術,商討合作事宜。為定做蓮藕醬瓶子,在內鄉東福陶藝有限公司廠房前,因下雪路滑,他重重地摔倒在雪地上,傷及盆骨,疼痛難忍,半天動彈不得。后來,在2個同伴的攙扶下,他才勉強顫巍巍站起來。大家擔心傷情嚴重,紛紛勸他去醫院檢查。但是,為爭取兩個項目早日上馬,他硬是咬緊牙關,忍者巨疼,堅持洽談。此情此景讓大家無不動容。
經過考察,王峰親自指導蓮藕合作社負責人搞規劃、選廠址、建廠房,日夜兼程遠赴廣東購買切片機、揉茶機、烘干機。路上,為節省開支,他一日三餐吃泡面?;貋砗?,他不顧勞累,現場指導安裝調試設備,試產荷葉茶。同時,他積極與穰東醬菜廠溝通,合作生產蓮藕醬。他利用自己的專業優勢,跑前跑后為產品注冊,申請商標,精益求精地設計包裝,絞盡腦汁籌劃市場營銷,從而為兩個產品打響了品牌,闖開了市場,拓寬了銷路,產品暢銷鄧州市和周邊省市,供不應求。在他的指引下,該合作社計劃投入2000多萬建設標準化廠房,引進先進設備和技術,擴大生產規模,提高規模效益。白塔蓮藕基地實施“種養加一體化”模式,成效突出,已申報河南省農業標準化示范基地。

王峰以蓮藕合作社為樣板,帶動該村產業扶貧項目相繼落地生根。琳鷹農業合作社,實施“種植+養殖+觀光”經營模式,種植新西蘭紅梨和晚秋黃梨近200畝,畝凈產值10000元左右。在園林下養殖雞鴨鵝等家禽5000余只,收入15萬元。為吸引更多的人來到園區,引進了汗血寶馬跑馬場,帶動了第三產業的發展;博佳怡金魚養殖合作社,金魚養殖共計120畝,畝凈產值16000左右;守欣養牛專業合作社,存欄30余頭西德白、十二黑、西門塔爾、比利時等優良品種的牛,一頭牛的年凈利潤5000元左右;守平養兔合作社養殖野兔800余只,前景看好。
在經濟扶貧同時,王峰大力發展文化扶貧。2016年以來,結合“兩學一做”專題教育活動,王峰多次邀請市相關部門入村開展道德大講堂和文化下鄉活動,大力宣揚鄰里互幫互助、尊老愛幼、勤勞致富等優秀文化傳統。在他的倡導下,文化產業在原有鑼鼓、犟驢戲、踩高蹺的基礎上再增加旱船、獅子隊、街舞隊等節目,壯大了民間藝術團,滿足了群眾的多元化需求。該藝術團已申報河南省文化廳公共文化服務扶持項目。每逢盛大節日,藝術團都會在本村和夏集集鎮巡回表演,觀眾云集,好評如潮。白塔村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相得益彰,打造休閑娛樂、觀光養殖、農家樂為一體的新型經濟運營模式,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帶動了地方發展。
為推介白塔,吸引更多的人們來這里旅游觀光,王峰同志親自設計白塔彩色宣傳手冊,自己出資印制發行了5000余份,有效地提高了白塔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系列產業扶貧項目促使白塔貧困村于2016年順利實現了貧困戶76戶、349人和貧困村脫貧摘帽的目標,為全鄉30個黨支部樹立了典范和標桿,受到前來考察、觀摩的省市和部分鄉鎮領導高度肯定,被譽為“白塔模式”?!逗幽先請蟆?、《今日鄧州》等報刊、省市官方網站、多家自媒體和鄧州電視臺多次深度報道。
情系百姓,甘當群眾的貼心人
王峰努力踐行“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工作理念,風雨兼程,奔走呼號,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努力爭取方方面面的積極因素,為白塔貧困村和貧困戶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在他的感召下,白塔村爭取到了價值近16萬元的照明設備、體育器材和安保裝置等。教體局無償捐助籃球架2組、乒乓球架2組和1套游樂設施,康福達食品廠捐獻電子監控設施5套;電業部門投資100余萬元對全村電網進行了改造,新裝變壓器4臺;水利局在白塔村新打機井5眼,淘井10眼,投資60萬元實施了安全飲水工程并投入使用,徹底解決了當地常年吃水難的問題;科彩士涂料廠和鄧飛油漆廠聯合投資5萬余元為白塔村文化廣場免費進行粉刷、修繕。凱達汽車有限公司捐贈價值3萬余元的垃圾桶40個、垃圾三輪自卸車2輛。積極協調相關部門免費為白塔村600多農戶購買的化肥進行化驗,捐贈價值近5萬元的各類圖書、雜志等500余冊;協調交通部門為白塔村修繕村里主干道路3公里。
不僅如此,王峰還結合原單位和白塔村貧困戶的實際情況,制定脫貧計劃并實現“一對一結對幫扶”。在他的帶領下,全體職工為貧困戶捐款8000余元,恒祥豐肥業有限公司等企業捐贈價值3萬余元的太陽能路燈,為貧困戶贈送農資化肥共計6噸,資助兩位貧困大學生每人各2萬元;協調中聯水泥為特困戶捐助30噸水泥來解決住房問題;協調市婦幼保健院為村民免費體檢,為特困戶捐贈價值3.2萬元的心腦血管康復藥品;積極協調相關部門捐助自動播種機一臺、化肥40噸、小麥種子1000多斤,免費發放優質花生種1.6萬斤。為節省開支,他自己找車把這些物資拉到村部。
今年7月3日下午,村民王懷富的老母親突發重病,命懸一線。因白塔村位置偏僻,叫救護車已來不及了。時間就是生命!王峰聽說后立即在第一時間開車把老人送到市醫院搶救,由于搶救及時,老人轉危為安。王懷富拉著王峰同志的手連連道謝:“謝謝,謝謝!要不是你,我媽就沒救了。你真是個好干部呀!”
一提起王峰同志辦的好事、實事,白塔村干群就如數家珍,贊不絕口。他為白塔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實惠,大家有目共睹,有口皆碑。
“王書記來到白塔村,結合村情戶情,分類施策,精準幫扶,幫助我們解決了扶貧工作中的許多疑難問題,做了大量的實事。他是村支‘兩委’的好榜樣、脫貧攻堅的帶路人,更是我們的功臣呀!”白塔村黨支部書記王本千興奮地說。
“王書記吃住在村里,不吃群眾一頓飯,不喝百姓一口茶,只怕給我們添麻煩。他舍小家,顧大家,一心一意幫助我們脫貧致富,真是共產黨的好干部!有王書記和大家在一起,我們脫貧有希望了!”提起王峰書記,白塔村貧困戶眾口一詞,滿臉的感激和喜悅。
肩上擔山知任重,志在云天砥礪行。成績面前,他永不滿足;榮譽面前,他從未驕傲。扶貧的征途上,王峰同志繼續以昂揚的斗志、不懈的干勁、堅實的腳步奮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