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網訊 (記者 辛庚 通訊員 翟玉飛)日前,披著絢麗的朝霞,浴著清爽的金風,記者一行慕名來到了夏集鄉白塔村,興致勃勃地參觀了琳鷹農業合作社、博佳怡金魚養殖合作社、守欣養牛專業合作社和汗血寶馬跑馬場。那水天一色的仲秋荷塘、悠然自得的名優金魚、幽香四溢的梨果清香、矯健高大的汗血寶馬、膘肥體壯的優良種牛,無不讓人深切感受到特色產業的活力和魅力。
記者看到,白塔蓮藕基地種植蓮藕,養殖泥鰍,散養土雞。蓮藕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加工成為蓮藕醬、荷葉茶。金魚暢銷市內外,供不應求。跑馬場更是吸引了遠道而來的客人……白塔村特色產業初具規模,成為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新亮點。
是什么讓一個沒有區位和發展優勢的偏僻貧困村,有如此的發展遠見和思路?市質監局副局長、駐白塔村第一書記王峰給出了答案。
王峰說:“要想改變現狀,就必須要解放思想。白塔黨支部一直在思考如何更快地擺脫貧困面貌、實現增收致富的問題。農村要發展,產業支撐是關鍵。黨支部依據白塔村農業產業結構的實際情況,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和土地流轉,成立種植、養殖合作社,發展村民為社員,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極大地提高了效益。”
“黨支部牢固樹立‘抓好黨建就是最大政績’的理念,緊緊圍繞扶貧抓黨建,不斷加強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為促使黨支部和黨員干部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和模范帶頭作用,當好脫貧致富的帶路人,黨支部積極組織黨員干部參加市鄉培訓,學習和掌握扶貧知識及政策。為開闊眼界,黨支部組織全體村組黨員干部先后到西峽縣、陶營鄉朱西村和穰東鎮等地,實地觀摩特色產業,學習成功經驗,我們受到了很大啟發。”黨支部書記王本千深有感觸地對記者說。
通過走訪,記者了解到,白塔村黨支部積極探索“三權分置”,調整產業結構,動員村民和貧困群眾流轉土地700畝,實施“種養加一體化”和“種植+養殖+觀光”經營模式,推動了特色產業的良性發展。蓮藕種植專業合作社,建設標準蓮池300畝,采用“蓮藕+泥鰍”立體種植模式,可產蓮藕150萬斤、泥鰍10000斤,總產值226萬元。為拉長產業鏈條,推進精深加工,黨支部聘請西峽食品專家引入先進加工技術,與穰東鑫隆醬業合作生產“丹江情”蓮藕醬。同時,先期投入6萬元建立廠房,投資20多萬元購置了切片機、揉茶機、烘干機等設備,加工“白塔荷葉茶”。該茶色香味俱佳,備受客戶青睞,市場前景看好。下步擬投資100余萬元建設標準化廠房,擴大蓮藕醬和荷葉茶的生產規模。“種養加一體化”產業模式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益;琳鷹農業合作社,實施“種植+養殖+觀光”經營模式,種植新西蘭紅梨和晚秋黃梨200畝,畝凈產值10000元左右。在園林下養殖雞鴨鵝等家禽5000余只,收入15萬元;博佳怡金魚養殖合作社,養殖金魚200畝,畝凈產值4000元左右;守欣養牛專業合作社,存欄西德白、十二黑、西門塔爾、比利時等優良品種30余頭,一頭牛的年凈利潤5000元左右。為吸引更多的人來到白塔,引進了汗血寶馬跑馬場,帶動了第三產業的發展。系列特色產業提高了經濟效益,帶動了地方發展,促使白塔貧困村于2016年順利實現了脫貧摘帽的目標。
在村部,白塔村第一書記王峰和黨支部書記王本千談論了今后設想:將動員現有的合作社聯合起來,實現合作共贏、資源同享,依托合作社打造新型鄉村旅游觀光和種植養殖產業深加工鏈條,鞏固脫貧成果,實現農民收入倍增。
“第一書記王峰和黨支部書記王本千同志為特色產業的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在黨支部的帶領下,白塔村在產業脫貧方面為全鄉樹立了典范。鄉黨委、政府在全鄉培育、推廣‘白塔模式’,引導各村黨支部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以農業合作社為依托,在發展特色產業扶貧上做文章、下功夫、求實效,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鄉黨委書記李耀說。
“盤活一池水,洗亮天上月。”白塔村黨支部抓黨建、辟蹊徑、創特色、促發展,在產業扶貧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見證了黨支部在打贏脫貧攻堅仗中的主導作用,為全鄉特色產業扶貧工作做出了表率。我們堅信,在上級的堅強領導下,在鄉村兩級的不懈努力下,夏集的明天一定會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