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夏集鎮城隍村,村道干凈整潔,兩側綠樹成蔭,宣傳展板布置得井井有條,美化的墻體傳遞著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干凈溫馨的人居環境令人心曠神怡。眼前的景象,是城隍村黨支部充分發揮基層黨建引領,以黨建保穩定、促發展、惠民生結出的累累碩果。
城隍村位于夏集鎮西北12公里,全村轄16個村民小組,黨員43人。近年來,城隍村黨支部不斷提高黨建工作站位,讓黨建成為全村加快發展的原動力,繪就了城隍村村美民富的新藍圖。
建設美麗鄉村
走進城隍村,隨處可以看到的垃圾箱,解決了村民垃圾亂倒的問題。
為推進村環境綜合整治,城隍村充分利用公益崗位,組織15名保潔員,先后出動車輛50余次,人工100多人次,清理村莊路邊的雜草和生活垃圾。倡導村民注意保持好環境衛生,自覺維護公共環境。
同時,城隍村硬化了所有通村公路,解決了群眾出行難的問題。在道路兩側栽種四季青、紅葉石楠等樹木,對全村村道兩邊樹木進行涂白、澆水、滅草。
“村支兩委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村容村貌,改善人居環境,加強環境衛生整治,使舊貌換新顏。”城隍村黨支部書記姚榮貴說。
據介紹,2019年初,城隍村黨支部搶抓機遇,在資金緊缺的情況下,重建新村部,目前主體樓已全部完工,正在進行外墻粉刷和地磚鋪設等。積極開展空心村治理,及時做好群眾的思想工作,解決疑難問題,共整理土地50余畝,拆除破舊危房30余座,既美化了環境,又為群眾增添了耕地。
助力脫貧攻堅
城隍村共有村民758戶3804人,其中建檔立卡戶27戶78人,低保戶59人。至目前全村已脫貧17戶59人。
近年來,該村黨支部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按時召開黨員大會、支部會議和黨小組會議,開展“支部黨日主題”學習活動,開辦農民學校,積極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黨的方針、政策,極大地調動了全體黨員和群眾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我們依托黨群服務中心,每月召開一次培訓會,對貧困戶進行技能培訓,增強他們致富能力,達到‘志智雙扶’目的。”姚榮貴告訴記者。
該村按照“六個精準”要求,堅持因戶施策、一戶多策,堅持保障與增收、短期與長期相結合,堅持開發式和保障性扶貧并重原則,科學制定幫扶計劃和幫扶措施,在促進貧困群眾增收致富、提升脫貧質量上,更加注重貧困群眾內生動力的激發。
據悉,該村在村部設立“同心超市”,超市內涵蓋了日化用品、糧油、調料等23類50多種生活用品,實施積分制度,讓貧困戶可以持積分卡到超市內兌換日常生活用品;每月開展一次評選,對貧困戶的產業創收、務工就業、公益道德、環境衛生等方面進行評定,對評選的優秀貧困戶發放積分卡。
提升教育環境
“這幢樓以前是村支兩委辦公樓,村干部將它讓出來給學校當餐廳,以實際行動支持學校的發展。”城隍村小學負責人告訴記者,村里歷來重視教育,帶動了全村尊師重教的好風氣。
“寧愿自己苦一點兒,也讓學校好一點兒。”城隍村村干部說,尊師重教換來好學風,這些年村里每年都能培養出大學生,其中不乏全國知名大學學生。
據了解,城隍小學建于1919年之前,距今已有100多年歷史。在城隍村有著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所有家庭都把孩子的教育放在第一位,哪怕生活再困難都要讓孩子讀書。村里之所以有這么深厚的尊師重教的環境,村民說得益于村里的助教基金會,他們不僅給村民傳遞讀書成長的理念,還積極給困難學子提供幫助。
近年來,村支兩委先后協調資金50余萬余,幫助村小學發展基礎設施建設,修地坪、粉墻壁、購置電氣化黑板、校服等,為師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學和學習氛圍。同時,該村發動在外成功人士和全體村民成立了“城隍助教基金協會”,獎勵優秀教師和優秀學生,并免費為師生提供午餐;在節日期間,村支兩委帶頭開展慰問活動。
如今,尊師重教已成為城隍村的良好村風。“鄉村發展離不開人才支撐,將來城隍村還要培養出更多的文化人,讓尊師重教的好風氣在村里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姚榮貴滿懷信心地說。
城隍村新建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