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在小楊營鄉產業扶貧基地吉仕達服帽廠看到,20多名工人正在各自崗位上忙碌,加工衣帽產品。車間墻壁上方“車間建在鄉村里,上班就在家門口”的標語格外醒目。
“廠里目前有6名工人是附近村的貧困群眾,因為肯學肯干,每人每月能拿2500多元的收入。”公司負責人張女士告訴記者。
記者了解到,目前在小楊營鄉,像吉仕達這樣的扶貧車間,共有12家。這些車間均勻分布在該鄉各個片區,吸納附近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積極參與務工,通過自己辛勤努力,逐步走上致富之路。
鼓勵成功人士回鄉創業
小楊營鄉交通便利,二廣高速鄧新站和在建的鄭萬高鐵鄧州東站,距離集鎮只需10分鐘左右車程,S335省道橫貫小楊營鄉東西,出行和運輸十分便利。該鄉借助這一獨特的交通區位優勢,努力在招商引資方面不斷尋求突破。
“近年來,我們不斷轉變招商引資理念,創新招商引資方式,完善招商引資機制,堅持穩中求進工作思路,積極引進了一批特色優勢明顯、綠色環保、發展潛力大、帶動能力強的產業扶貧項目,為鄉脫貧攻堅工作注入強大動力。”小楊營鄉黨委書記鄭小濤說。
據悉,該鄉在外創業成功人士較多,鄉黨委、政府多年來一直與他們保持密切聯系,著力打好“親情牌”,積極鼓勵成功人士返鄉創業,帶動家鄉父老走上致富路。目前,該鄉共引進吉仕達服帽廠、長紅電子廠、鼎宏服飾廠、九會電池廠、德同電子等已投產扶貧車間7家,吸納周邊貧困人口20多名,月薪2000元以上,切實解決了貧困戶的增收問題。另外,正在建設的4個扶貧車間建成投產后,可提供就業崗位300余個,屆時將吸納90名貧困群眾到企業就業。
優質服務支持車間發展
為支持扶貧車間發展,小楊營鄉建立了副科級以上領導干部分包制度,直接與企業對接,壓實干部責任,緊盯項目進度,確保項目落地見效。同時,借助“四化雙評”工作平臺,幫助企業辦理各種行政審批手續。
“對扶貧車間用水、用電、土地租賃以及車間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都盡可能地給予大力支持,全力保障企業發展。”該鄉扶貧辦主任肖威鵬介紹。
位于文昌村的九會電池廠,辦廠之初,由于用電量較大,而電力設備老化,一遇刮風下雨或用電高峰,就會經常跳閘,影響企業生產。得知這一情況后,鄉黨委、政府立即協調市電力公司和鄉供電所,為該廠更換了新的變壓器和供電線路,有效地保障了企業正常生產運營。
記者采訪得知,為鼓勵各村扶貧車間積極吸納貧困戶就業,鄉里出臺了相應的獎勵措施:扶貧車間每吸納1名貧困戶勞動力并簽訂一年以上就業合同,獎勵企業300元;各村每介紹一名勞動力到車間務工并簽訂一年以上就業合同,補助該村辦公經費100元。此外,鄉政府積極協調扶貧車間優先享受產業扶貧貸款貼息政策和小額信貸政策。
精準監管確保幫扶到位
為加強對扶貧車間實施有效監管,確保各項幫扶政策落到實處,小楊營鄉根據實際,制定了相應的考評機制,促使扶貧車間健康運營。
副鄉長劉林義告訴記者,鄉政府要求各企業要及時收集整理扶持效益、受益貧困人口名單、貧困戶技能掌握情況等資料,歸檔立卷,作為基地考核和審計檢查的重要依據。此外,鄉政府每年還要對全鄉各產業扶貧基地進行考核,考核優秀的,以適當形式給予獎勵,考核不合格的,取消產業扶貧基地稱號,收回扶持資金,不再享受相關政策優惠。
“堅持把建設扶貧車間作為精準扶貧工作的有效載體,采取多種得力措施,大力支持扶貧車間建設運營,極大地助推了全鄉脫貧攻堅工作。目前,我們正積極與土地、住建等部門進行對接,對鄉域扶貧車間進行統一規劃,確保其有序發展,結合‘雨露計劃’,加強對貧困戶勞動力技能培訓,緩解企業用工難題。”鄭小濤說。
東樓村扶貧車間金桔子制衣廠員工在加工訂單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