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小楊營鄉黨委、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認真按照“一落實三服務兩保障”戰略部署,深入謀劃,多措并舉,全面落實“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針,持續全面發力,確保鄉村振興戰略落地生根。
夯實產業 提升扶貧內生動力
4月25日,記者在小楊營鄉吉仕達服帽廠(扶貧車間)看到,工人們正熟練地在各自崗位上忙碌著,“就業在村頭,上班在家門口”的標語格外醒目。“周邊10多名貧困群眾常年在這務工,熟練工一個月能拿到3000多元。”車間負責人張女士告訴記者,“工人們平時還能照顧一家老小,掙錢顧家兩不誤。”
目前,在小楊營鄉,像吉仕達服帽廠這樣的扶貧車間,還有鼎宏服飾廠、九會電池廠和長虹電子廠,就近吸納務工群眾500余人,其中貧困群眾40余人。在建的還有鄧州耀誠服飾和億鑫汽車坐墊加工廠,投產后將解決300人就業。
除此之外,小楊營鄉依托龍頭企業黃志牧業,聯合興華合作社、楊高遠家庭農場、錦堂河合作社等特色種養殖合作社,采取“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幫扶模式,通過金融扶貧、到戶增收等形式,增加貧困戶收入。
整治環境 改善群眾居住條件
去年以來,該鄉依托“美麗鄉村”建設項目對集鎮街道進行重修、綠化,新修下水道7200米,鋪設彩磚38400平方米,栽植風景樹500株,安裝路燈200余盞,高標準建設集鎮中心大游園及楊渠景觀帶,有效提升了集鎮形象。同時,建設垃圾中轉站1座、垃圾填埋場1個,配備垃圾箱200余個、灑水車1輛,有效保證了生活垃圾能夠及時清運處理。
此外,以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為抓手,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郭坡、楊崗、宋樓等村級游園,改善了村容村貌,提升了群眾居住環境。
在2017年度生態鄉鎮、生態村創建活動中,小楊營鄉被省環保廳命名為“省級生態鄉鎮”;平安社區、安眾村被評為“省級生態村”。全市僅有25個行政村通過評審,該鄉占了2個。
“移風易俗” 引領鄉村文明新風
“移風易俗”入民心,黨員干部作表率。該鄉出臺黨員干部“移風易俗”若干規定,對黨員干部劃出“警戒線”,亮出“警示牌”,引領帶動群眾樹立良好的家風、民風、村風。每季度開展一次“移風易俗”觀摩活動,每年開展一次“好媳婦、好婆婆,文明家庭”評選活動,豐富了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用先進文化占領群眾思想陣地。
截止目前,全鄉17個行政村全部制定了符合本村實際的《村規民約》,成立了紅白理事會,積極倡導喜事新辦、喪事簡辦,干部群眾對此給予高度贊譽。
改善民生 提高群眾幸福指數
2017年以來,小楊營鄉大力實施貧困村學校建設項目,郭坡小學完成教學樓及新建項目建設,白廟、文昌小學校舍維修項目已開工建設。擬新建九年一貫制學校項目,目前已完成招投標,即將開工。
與此同時,投資1100萬元修建了全長7.2公里的角孫路,投資176萬元修建了全長3.2公里的王小廟—徐營—郭坡通村公路,投資10萬元修建了十字村—大楊營通村路,投資110萬元修建了全長2公里的白廟至上莊段,極大地方便了群眾出行。邀請市水利局專家對姜胡營、楊崗等沒有安裝自來水的村實施安全飲水工程,一舉解決了8000余名群眾的飲水安全問題。
此外,扎實開展“鄰里守望”活動。各村組建了10—20人的村級巡邏隊,結合“四化雙評”網格化管理,整合市派工作隊、司法、信訪、工商、食藥監、派出所、法庭等方面力量,使治安巡邏常態化,群眾安全指數不斷提升。
“作為全市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試點鄉鎮,當前我們正在全力以赴流轉土地,扎實推進農業現代化,解放農村勞動力,推動產業興旺發展,大力實施人才振興戰略,著力推動鄉村產業振興、文化振興和生態振興,小楊營的明天一定會更美好。”小楊營鄉黨委書記鄭小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