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記者 王崇順 通訊員 肖威鵬)今年以來,小楊營鎮在實施精準扶貧工作中,把“百企幫百村”工作作為社會扶貧的一個重要抓手,創新工作模式,立足村情,科學實施,有效實現了企業增效益、群眾增收入、村里增加集體經濟的共贏局面。
創新模式,找準切入點。在帶貧模式上,該鎮突破簡單的入股分紅、一股了之的局面,讓貧困群眾更多地參與到生產中,通過自身發展增收。如白廟村“手拉手”觀賞魚養殖合作社開展的入社養殖活動,把村內廢棄坑塘整治后租給貧困戶養殖觀賞魚,讓貧困戶既學會了致富技術,也增加了經濟收入。
因地制宜,做實著力點。在創建帶貧車間上,該鎮堅持因地制宜的工作方法,科學實施,確保引進一家企業,帶富一片群眾。如文昌村在引進企業時,考慮該村地處偏遠,因陋就簡,將群眾集聚地的民房改建為帶貧車間;姜胡營村引進的艾草車間,則是把村里原有的廢棄牛場改為車間租用,有效破解了帶貧車間找廠房難的問題。
通力協作,強化支撐點。在逢年過節期間,該鎮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吸引在外成功人士返鄉創業和奉獻愛心,運用鄉賢、商會的影響力,放大社會扶貧效應。如文昌村和姜胡營村的帶貧企業,都是在外人士返鄉創業的典型,發揮出示范帶動作用。
目前該鎮共建成帶貧車間15家,涵蓋服裝、鞋帽、頭飾、電子產品及艾草加工等多項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