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網訊 早就聽說鄧州愛心養老院環境幽雅、服務周到,許多老人入住后都不愿意離去,因為這里有似兒女一般的服務員,他們善待老人、體貼入微。
記者帶著幾份疑惑,來到了位于文化路南端的愛心養老院,耳聞目睹了發生在這個大家庭的一些故事,現采擷幾朵浪花,以饗讀者。
患難見真情,非女勝似女
“要不是侯院長,就沒有我母親的今天”,張老太太的兒子充滿感激地對我們說。
原來,去年初,90歲的張老太太患了輕微老年癡呆癥,兒子忙,無暇在身邊照顧,就把老人送到愛心養老院。為了解除張老太太兒子的后顧之憂,愛心養老院院長侯榮先當即把鋪蓋搬過來和老人住在一起。老人不會說話,加大了她侍候的難度,她仔細觀察、摸索老太太的口型,時間長了,老人只要嘴一動,她就知道老人是要吃喝,還是要撓癢。去年夏季,長期臥床不起的老人身上長了瘡,整日散發一種惡臭。一天老人大小便失禁,拉了一床一身,屎尿的臭味,加上傷口的異味,令人窒息,可侯院長一點也不嫌棄,上藥、刮屎擦尿不厭其煩。為防止老人身長出痱子,每隔一段時間,侯院長就要給老人翻翻身子,擦洗一遍,給傷口上藥。老太太吃的胖,體重大,每次翻身,侯院長都要用上全身的勁,常常累得滿頭大汗,無數次的翻身擦洗累得她腰酸腿疼。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侯院長的精心照顧下,張老太太現在已基本恢復了健康??衫先诉€不愿離開這兒,兒子過來接她回去住,她笑著說:“你安心工作吧,雖然你不在我身邊,可我住在我女兒這還挺美氣哩”。
頤養天年事事順,最美不過夕陽紅
雨過天晴,西邊的天空出現了一道美麗的彩虹。愛心養老院內,老人們有的散步,有的看電視,正在看書的廖理賢老太太引起了筆者的注意:她戴著老花鏡,悠然地坐在藤椅上,手里拿著一本厚厚的書,不時地吟唱著歌兒,特別引人好奇的是手上還包著紅紅的指甲花。
“大娘,您高壽”!“不高、不高,也才91歲,院子里比我年齡大的人多著呢!
“日子過得還可以吧?”好著呢!吃不愁,穿不愁,閑了看看書,找人拉拉家常;服務員24小時陪護;頭痛腦熱了駐院保健醫生給開兩片藥一吃就好,有大病了120救護車就給接進了醫院。不瞞你說,我共住過三個養老院,就數這里最好。美中不足的就是我還不會跳舞,你瞧旁邊的那幾個70多歲的小弟、小妹們,人家還上街心游園跳健身操呢?”
別笑我“老來俏”,你看滿院的指甲花兒開得多好啊,咋能不包指甲?現在不僅我包指甲,全院30多位老太太,人人都是紅指甲。我們每間宿舍里都泡有指甲花酒,閑時擦擦手腳,既活血又環保。記者領悟了,看來老太太精神生活蠻豐富哩!
風雨交加天無意,含辛茹苦人有情
時間:2007年7月15日11時30分
地點:愛心養老院餐廳內。
“侯姐,當我給屈老太太端去餃子時,怎么不見人了呢?這可如何是好”?服務員小李急得手足無措,眼淚直在眼眶里打轉轉。什么?侯榮先放下還沒顧上吃一口的餃子。唉,這個屈老太太,才來一星期,怎么就不聽勸呢?服務員24小時陪護也沒能照看住,73歲的年齡,又有輕微的精神病,萬一有個三長兩短可如何是好。根據咱們門衛記錄,10點30分開過大門,老太太應該不會走遠。馬上放下手頭的工作,小張領人往東找,小田領人往南找,孫麗往西找,小李往北找,記著這個老人喜歡熱鬧,越是人多的地方越要細細的篩一遍……雨越下越大,先是毛毛細雨,繼而傾盆大雨,霎時間電閃雷鳴,腳下的路是越來越泥濘,俗語說黃膠泥見人親,一點兒也不假。小李拄著拐杖,腳上的涼鞋是掉了又穿,穿了又掉。汪、汪、汪一條狗又追了上來,小李撿起一塊石頭,狠狠地扔過去,“啪”由于用力過猛,小子踉蹌一下,摔了個嘴啃泥,臉上頓時開滿了花,一股東西流在嘴里咸咸的,小李找了個稍干凈的水坑洗洗滿臉的血,又趕緊上路了。
天漸漸黑了,出去尋找老太太的10多人踏著泥濘,帶著失望陸續回來了。經過對線索進行篩選分析,老太太在城北出現過?!袄蠌?,你連夜印1萬份尋人啟事,明天哪兒人多往哪兒貼。小克你回家把咱們親戚都動員來,明天繼續找,順便上電視臺打尋人啟事的廣告”。侯榮先安排妥當。
第二天,天蒙蒙亮,30人的尋找大軍又消失在茫茫雨幕中。
當在鄧州和內鄉交界處的一個小村莊找到屈老太太時,已是第三天的中午了,侯榮先趕緊讓人做好了病號飯,服侍老人吃下,然后和隨行的駐院醫生一起把老人送進醫院進行全面檢查。當晚上老太太安然無恙地回到養老院,小李拉著老太太的手,激動的眼淚像斷了線的珠子直往下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