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網訊 前不久,市豫劇團主演的《范仲淹》進京,在中國藝術研究院連演兩場,轟動整個京城;有關部門領導及社會名流看完后紛紛表示:這部戲藝術水準極高,完全有可能沖刺文化部大獎!
就在豫劇《范仲淹》唱響京城之際,遠在千里之外的鄧州市區一隅,一座簡陋的小屋內,一位瘦削的年輕人卻正在緊張的伏案勞作,辛勤筆耕。
他,便是《范仲淹》的主筆編劇劉洪濤。
一
劉洪濤1969年出生于小楊營鄉運糧河畔的一個貧苦家庭里。小時候,母親酷愛看戲,往往為了看到一部好戲而跑上七八里路;童年時期的劉洪濤就時常拉著母親的衣襟,跟隨在戲班子的后面走村串鄉,整日沉浸于鄉間戲劇那俚俗的故事和優美的唱腔里。就這樣,無形之中,劉洪濤接受到了最早的藝術熏陶。
1986年,劉洪濤考上了市藝術學校。在校讀書期間,他創作的劇本《母子情》被河南文藝采用發表,這在學校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當時在學校任教、后來榮獲“曹禺”戲劇文學大獎的著名劇作家冀振東看到這部劇作后,大為贊賞,遂收其為徒。冀振東對劉洪濤說:戲劇創作需要厚積薄發,你必須沉下心來,好好攻讀戲劇創作理論,揣摩戲劇創作套路,這樣才能真正拿出好的作品!
劉洪濤從此開始了長達二十余年的閱讀積累過程。藝校畢業后,他被分配到鄧州市越調劇團從事編導工作,月工資只有45元,而且還經常拖欠,事業上也歷經坎坷。生活的艱辛,人生的磨難,絲毫沒有影響到劉洪濤對戲劇創作的癡迷。在恩師冀振東的書房里,他先后閱讀了湯顯祖、孔尚任、莎士比亞、易卜生的戲劇著作,閱讀了老子、王陽明、黑格爾、費爾巴哈的哲學著作,更閱讀了無數中外文學和戲劇名著;劇團每次下鄉演出,他都要扛上兩只大箱子,箱子里裝滿了中外文學名著及戲劇創作理論方面的書,只要一有時間,他就會趕緊坐下來,如饑似渴地閱讀著,為此,他獲得了一個綽號:“書箱子”。這樣一直到了2003年,冀振東才對他說道:行了,洪濤,你可以出手了!
二
2003年是劉洪濤戲劇創作歷程中具有轉折性意義的一年。這年3月份,他嘗試創作的小型戲曲《摔碗》,一出手即奪得了第三屆中國戲劇文學大獎;緊接著,他創作的大型現代戲《花雨傘》,又獲得全國抗擊“非典”現代戲比賽“海灣”杯大獎;2004年,大型歷史劇《曹操扶漢》進入文化部舞臺藝術精品工程文學劇本重點培養劇目,并被上海戲曲學院列入教學展示科目;2005年,小型話劇《大娘與小伙》刊發于《劇本》后,又榮獲省梨園春全國征稿大賽“錦上添花”獎。北京一位戲劇界的權威說道:劉洪濤在戲劇創作中獲得的大獎,至今在不少省區還是空白;就是一些以戲劇創作為業的專職作家,終其一生也不可能獲得一二!
二十余年來,不論自身所處環境多差、生活條件多苦,劉洪濤也從來不肯放棄自己嗜好的戲劇創作。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劉洪濤所在的越調劇團即已癱瘓,迫于生活,他只好開辦了一家專門搞工藝美術制作的門店,白天東奔西走,為人家出力做工,晚上還要伏在微弱的燈光下,學習戲劇創作的理論知識。有一次,在為客戶切割玻璃時,一塊破碎的玻璃飛濺起來,正滑在他的臉上,當時就血流如注。從此,劉洪濤的臉頰左側就留下了一道深深的疤痕。
劉洪濤在戲劇創作中極肯吃苦。有一年冬天,天上飄著鵝毛大雪,為了創作一部農村題材的現代戲,劉洪濤步行300余里,去到鄰縣的一個小鎮上體驗生活。由于身上沒錢,在小鎮上,他一連三天都是每天只吃一頓飯;后來,他遇到了當地的一個文學愛好者,這位文學愛好者從家里扛來一麻袋紅薯,于是在接下來的日子里,他就天天煮紅薯吃,一直吃了12天。
三
雖然劉洪濤在鄧州多少闖出了點名,但由于沒有正當職業,開辦的工藝美術制作門店又早早破產歇業,因此如今家庭生活依然困難。近年來,一些外地劇團慕名前來求索劇本時,總會留下一點潤筆費,多則三百五百,少則一百五十,劉洪濤和妻兒便以此為生。2005年,劉洪濤創作的劇本《曹操扶漢》獲得國家級大獎,接到通知后,由于沒有路費,他決定放棄這次領獎機會;消息傳出,在市區一位老作家的倡議下,我市不少文學愛好者紛紛伸出援手,捐資1000余元,劉洪濤這才得以踏上赴京領獎的道路。2006年3月份,劉洪濤在創作豫劇《范仲淹》期間,妻子由于經濟壓力過大,患上了精神分裂癥,而8歲的兒子正上小學;從此,劉洪濤就只好既當爹,又當媽,每天早上6點左右便起床給孩子做飯,白天為孩子洗刷縫補,晚上等到愛人孩子睡熟之后,這才拖著疲憊的身子伏在燈下創作攻讀。
劉洪濤寫戲,出手快,立意好,尤其是能夠站到民本立場、人文關懷的高度創作,以戲劇來反映當前的農村變化,感染觀眾,促進社會的和諧與進步;因此,作品一經傳到湖北、安徽等省,即刻引起重視。2005年,湖北一家豫劇團的負責人來到鄧州尋求劉洪濤索稿時,看到了他的困難處境,當即開出豐厚的待遇,極力邀請他去湖北發展。但劉洪濤婉言謝絕了,他說:劇本創作需要豐厚的生活源泉,更需要熟悉的生活環境,我在鄧州生活了30多年,在創作上具有絕對優勢,因此,我是決不會輕易離開的!
前不久,劉洪濤以其在劇本創作方面的特長,被市區一家技校邀請,做起了代課教師,專門為學生們講授文學創作方面的知識,每月可以拿到800來元的報酬。當文友們在為劉洪濤的待遇偏低抱不平時,劉洪濤卻憨厚地笑了,他說:這就已經很不錯了,我現在該加倍珍惜機會和時間,狠下苦功,努力創作,爭取為大伙拿出更好的作品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