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網訊 彭橋鎮趙河村農民馬豐連看上去貌不驚人,腦袋瓜子卻靈便得很。
八十年代初,馬豐連見說媒吃香,就走東家串西家,提親說媒。時間一長,他說媒的名氣越來越大,說成一對免不了吃喝幾場。不僅如此,每到年關,還有不少新婚夫婦,提著禮品前來“謝媒”。據說他蓋房子,受惠者會大工的當大工,不會大工的當小工,有錢的送錢,沒錢的送糧,房子蓋起沒出一分工錢,這“回報”也算不小。
隨著時代的發展,鄉村也興起了自由戀愛,馬豐連自然也就失去了往日的風光。而恰巧這時,農村實行了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民犁田耕地,哪樣能離了牛?家家戶戶都養牛,牛市繁榮。馬豐連便毅然轉行,瞄準市場,憑著當媒婆練就的口才和積累的經驗,當起了牛經紀,又賺了一把。
近幾年,隨著農業機械化程度的提高,幾乎家家戶戶都買了手扶拖拉機,犁拉收種,很是方便,耕牛自然又被淘汰。馬豐連又瞅準了“豬”市。他看到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肉類的需求量增大,生豬市場走俏,馬豐連又不失時機地當起了“豬老板”。屠宰場下來收購生豬,名聲在外的馬豐連自然成了屠宰戶的信息員,只要來收豬,都是他領著走東串西,充當經紀,成交一頭豬得中介費10-20元,一月下來收入頗豐。
最近,聽說馬豐連又到城里學電腦了。用他自己的話說,現在是信息社會,農民科技意識的覺醒,對種、養、加工等各種信息的需求量必定會大量增加。到時候成立個“中介信息服務公司”,準有錢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