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 id="tqfhi"><label id="tqfhi"></label></pre>

  • <acronym id="tqfhi"><label id="tqfhi"><xmp id="tqfhi"></xmp></label></acronym>
    <track id="tqfhi"><ruby id="tqfhi"><menu id="tqfhi"></menu></ruby></track>

    有這樣一個“編外雷鋒團”&amp;nbsp;&amp;nbsp;&amp;nbsp;――記雷鋒的560名鄧州籍戰友

    2005-03-07 15:53:14 作者:許光選 來源:
    分享到:

        鄧州網訊  最近,在共產黨員先進性的教育基地――河南鄧州“編外雷鋒團”展覽館,從四面八方來參觀學習的黨員干部川流不息,有的聆聽雷鋒戰友獻身說教,感受偉大的雷鋒精神,有的組織黨員在展覽館前重溫入黨誓詞……?!熬幫饫卒h團”展覽館內陳列的照片與實物是鄧州籍雷鋒的戰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真實寫照。
        1960年8月,鄧州560名青年應征入伍,與雷鋒共同分在了原沈陽工程兵團10團,有的在同一個連隊,有的在一個班排,共同生活、戰斗了兩年。親眼目睹、感受了偉大的雷鋒精神。后來這560名青年相繼退伍、轉業回到了家鄉鄧州,矢志傳播和實踐雷鋒精神,他們當中有雷鋒生前所在團團長、政治處主任,有原雷鋒團一、二、三營營長和教導員……,恰恰是一個“編外雷鋒團”。
        40多年來,他們以雷鋒的戰斗為榮,堅持“像雷鋒那樣做人,不給雷鋒抹黑”,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實踐、傳播雷鋒精神。
        “活雷鋒”――宋清梅
        1960年,年僅20歲的宋清梅報名參了軍。非常巧合的是他和雷鋒分到了同一個團隊,與雷鋒所在連隊只有十多米之隔。1962年2月,他被團里推薦參加沈陽軍區首屆共青團代表大會,而已是共產黨員的雷鋒是以特邀代表的身份參加的。雷鋒在車站、扶老攜幼、拖掃車廂、給旅客送開水;為期九天的會議,宋清梅和雷鋒同住一個房間,又切身感受了雷鋒的平凡和偉大。會議結束時,宋清梅的筆記本上有了雷鋒的贈言:“親愛的宋清梅同志,送你幾句話:一個革命者,就應該把自己的畢生精力和整個生命,獻給偉大的共產主義事業?!?BR>    雷鋒走了,贈言閃爍著光輝。宋清梅以之為座右銘,從戰士到班長、到排長、到指導員、到教導員,一步一個腳印,38歲時被組織任命為雷鋒團的第九任團長。1985年,宋清梅轉業回到了家鄉鄧州,安排在市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副主任的工作崗位,從正團到副科,一干就是10多年,這期間委員會換了六任主任,每任主任都比自己年輕,宋清梅以一個老黨員的身份當好助手。他無怨言,他踐行著雷鋒的閃光贈言。
    如今,雙鬢霜染的宋清梅已是16所中小學校的政治輔導員,被第四師范學校聘為“德育基地顧問”,被鄧州市委、市政府授予了“青少年校外政治教師”榮譽稱號。他先后應邀做學雷鋒事跡報告200多場次,聽眾達多萬人。近幾年,老宋帶領“編外雷鋒團”的5名成員,應邀前往重慶作巡回報告,西南政法大學、四川外國語學院和駐軍官兵的體會是:可信、可敬、可學?!袄^傳統、掏紅心,譜寫園丁曲;學雷鋒、灑汗水,甘當育花人”的鮮紅錦旗是當代學子和官兵由衷的慨嘆。
        “一碗端”――姚德奇
        去年三月,中共中央委員、濟南軍區副司令員李良輝中將來到了“編外雷鋒團”,在座談會上他“點”了這個雷鋒生前所在團的政治處主任。將軍說:“他在單位和工作都在主要位置,所接觸到錢啊、物啊很多,別人找他求他難辦的事,何止一次兩次,但他都從不違反原則,沒收過別人的禮物。這不就是淡泊名利,兩袖清風,不為個人謀私利,不搞特殊嗎?這樣高大的形象,我看是我們黨員、干部、廣大人民群眾中的一個典范、一面旗幟?!?BR>    姚德奇1960年一入伍就與雷鋒同生活、同學習、同訓練、同睡在一張大通鋪上,與雷鋒同作為學“毛選”積極分子參加演講會,還共同作為校外輔導員(雷鋒在望花區小學,姚德奇在建設路小學),為祖國下一代的茁壯成長貢獻過聰明才智。為了做好工作,姚德奇經常與雷鋒在一起探討交流,受到過很多啟發,得到過很多幫助。
        1984年姚德奇回到了鄧州,先后在市建設局、土地辦上班,最后被任命為市房管局局長。無論在哪個崗位,他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一步一個腳印地實踐著雷鋒精神。擔任建設局副局長時,先后被市和地區評為黨務工作先進個人。擔任土地辦副主任時,他帶領辦公室人員對2300余家建房戶進行了逐個清查核實,反復登門宣傳解釋,妥善解決了600戶的違章和超面積建房問題。
        1991年鄧州市成立房管局,政府只撥付了5000元的開辦經費,他不等不靠,租了兩間房,便展開了工作。在他的帶領下,經過短短幾年艱苦創業,各項工作很快走上了正軌。去深圳考察工作,找到一家便宜的旅店歇了腳。第二天,有個同志鼓足勇氣向姚德奇建議:“咱們也去嘗嘗那早茶?!币Φ缕嬲f:“什么早茶?那玩藝不和咱的口味,咱河南人還是吃面條香?!痹谏钲诳疾炝藥滋?,他們住的是設施落后的旅店,吃的是便宜的快餐。他常說:“想想雷鋒,咱哪怕糟蹋國家的一分錢,心里都不安?!碑斁珠L期間,曾有兩次出國考察的機會,可他一算帳,出一趟國一個人要花好幾萬,就心疼。結果都被他以工作忙、走不開推掉了。姚德奇一直坐的還是成立房管局時花2000元錢買來的舊吉普。跑起來,車屁股一溜煙,人稱“一杠煙”,單位有的同志辦事寧肯騎自行車,也不愿乘坐,想購買新車,可又深知局長的脾氣,最后還是在市領導的過問下,老姚不得已才同意買了一輛桑塔納。
        他立下了一條規矩:不管是誰,接待時就是一碗羊肉,兩個油餅,概莫能外,美稱“一碗端”。一次,市里一位領導到房管局檢查工作,中午同樣吃的“一碗端”。事后,領導半是玩笑半是贊許的說,老姚真是鐵“摳門”,這一碗端的名不虛傳。
        “園林駱駝”――張三明
        在鄧州市園林處有一個被駐地人民稱作“園林駱駝”的副處長,他就是原沈陽軍區學雷鋒標兵、雷鋒生前戰友、優秀共產黨員張三明。
        1960年入伍的張三明和雷鋒同在一個連隊,雷鋒開汽車搞運輸,他趕馬車送給養。像雷鋒一樣,張三明也是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用手中的馬鞭子甩出了一串串感人的事跡。當年,《人民日報》曾以《為革命甩一輩子馬鞭子》為題,報道過他的事跡。1982年,張三明從副營長的崗位上轉業回到地方,組織把他分到鄉里分管畜牧工作。報到后第二天,他就背起行囊走鄉串戶了解牲畜的防疫情況。當他了解到以前獸醫注射疫苗大都是白天,而由于氣溫高,疫苗存活率低,家畜死亡率高的情況后,他立刻組織了一個防疫小組,由他帶隊披星戴月地奔波在鄉村的田野上,足跡跑遍了全鄉十多個村,使全鄉家畜的存活率從原來的30%,上升到90%。
        1990年,組織派他到自來水公司安裝隊工作,當時市人民路以南的自來水管道嚴重老化,而鋪設管道要經過十幾處齊腰深的污水坑,有人提議繞繞道。張三明說:繞道是繞國家的錢,干工作怎能讓幾個水坑擋???幾臺抽水機運來了,他帶頭跳進臭氣熏天的坑內一鍬一鍬地清除污泥。盛夏,氣溫高達39攝氏度,張三明頭帶草帽,身背水壺,自始至終堅持在工地,苦干三個月,水管接通了,捆繞市民多年的用水問題終于得到了解決。
        1991年,市政府讓他到剛剛成立的園林處牽頭。全處40多名同志要負責全市28公里的綠化帶近370畝地的綠化護管任務。那一年,鄧州出現了195天的持續大旱,花卉樹木都在死亡線上苦苦掙扎。張三明急火攻心,嘴唇上滿是燎泡,每天帶著人往返幾十里拉水澆樹,可仍然抵不住大旱的巨大摧毀力。他多么渴望有一臺澆水車啊,可單位沒錢,危難之處方顯英雄本色!雷鋒戰友不是早就提出了“釘子精神”么?自己動手做!他帶領大家起早貪黑地焊出了兩個大水箱,再固定在三輪車上,就有了自己的簡易澆水裝備。原有花草樹木保住了,新栽樹木的成活率高達95%,可張三明的膽結石連續犯了三次。那一年,張三明也就有了現在的名字“園林駱駝”。
        歲月無痕,歲月有痕?!熬幫饫卒h團”的每一個成員都有著自己的閃光點,每一個成員都有自己的新的追求。像曾為雷鋒守過靈的韓振馬,退伍后一直在軍工企業開車,他手把手教會的駕駛員就有120名;像下了崗而在街上擺起了修車攤的魏長鑫,有人說這是給雷鋒丟臉,他坦然地說:“新時期句應該有新的擇業觀,擺攤也是就業,修車也是為人民服務”;像曾和醫務人員一起搶救過雷鋒生命的市婦幼保健院主任醫師陳遠友,堅持為患者送藥30多年,義診3萬多人次,被群眾稱為衛生系統的“活雷鋒”……
        “編外雷鋒團”的先進模范事跡數不勝數,本文所提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分享到:
    国产激情高中生呻吟视频_欧美缴情站三五影院_4399韩国日本电影_亚洲春色CAMELTOE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