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記者 張 洋 通訊員 胡松波)目前,我市正在積極推廣孟樓鎮“三權分置”改革實踐經驗。4月12日,記者來到穰東鎮,跟隨該鎮黨委書記萬洪志入戶宣傳“三權分置”改革工作。
當天上午,春雨綿綿。萬洪志帶著《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政策宣傳單》進村入戶,向群眾宣傳政策,傾聽群眾呼聲。
萬洪志首先來到他所分包的已經脫貧的貧困戶——小寨村馬林江家。萬洪志和馬林江親切交談,詢問他的生活狀況和身體狀況。馬林江一家3口人,他因摔傷長期癱瘓在床,他愛人參加“巧媳婦培訓”,已經在家對面的服裝加工企業上班,兒子被安排到一家銀行當保安,家里的3畝耕地租賃給鄰居耕種,每畝每年300元。
當萬洪志給他講完鎮里的“三權分置”改革政策后,馬林江激動地說:“太好了,統一流轉,每畝流轉金700元,我家的3畝地每年又能多收1200元,而且有保障。我雙手贊成!”
“年前我都知道這個改革,說實在的,我非常支持!”當萬洪志向該鎮高孫村一組孫良耀介紹鎮里的“三權分置”改革相關政策時,孫良耀語氣堅定地說。孫良耀今年60歲,全家7口人,8.8畝耕地,他本人身體不太好,耕地全由愛人關品榮一人耕種,兒子兒媳都在外地打工,每到農忙時才回來幫忙。
萬洪志對孫良耀的愛人有能力耕種,卻愿意把土地統一流轉出去心存疑惑。孫良耀解釋說,他之所以愿意流轉土地,原因有三:一是自己種地受天氣影響較大,去年種的花生遇到連陰雨影響了品質,到現在還沒有賣出去,賠了不少;二是農忙的時候,在外打工的孩子們請假回來幫助收獲,誤工費加上來回車費,基本上和地里的收入差不多;三是愛人關品榮平時還抽空給別的種地大戶幫工,除草、種樹每天60-70元工資,種煙還能每天拿到100元的工資哩。如果自己的地下一步全部流轉出去,還能到地里打工,估計一年的收入會超過自家種地的收入。
該鎮八里橋村辛光云一家10口人15.3畝耕地,還租種別人的3畝地,每畝每年付租金300元。萬洪志對他宣講改革政策后,他本人表示對鎮里改革政策滿意,很支持。但同時也建議土地統一流轉后,對外再流轉時應優先考慮本地的種地大戶;對已經種上果樹的土地合理處置不能一毀了之……萬洪志對辛光云的建議一一記錄,并表示在下一步研究政策時考慮進去。
在跟隨走訪中,記者看到,土地“三權分置”改革在該鎮得到了多數村民的支持,但也有少數人還不能完全舍棄土地。
“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是繼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的又一制度創新,改革本身就是一種探索,改革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困難,多少年來,土地就是我們農民的‘命根子’,只要我們是為了群眾的利益考慮,幫助群眾增產增收,相信我們的工作都能很好地開展。”萬洪志信心十足地告訴記者。
編者手記: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而我市從2016年8月初就前瞻性地開展了此項工作,在孟樓鎮成功探索實施農村土地經營權集中流轉、推進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深化農村改革,走出了一條現代化的農業發展之路。今年上半年我市已在構林鎮、張村等5個鄉鎮探索引丹灌區、井灌區、混合灌區三種模式下“三權分置”改革的路徑和辦法,下半年將在全市全面推開。相信不久的將來,土地“三權分置”將惠及每一位農民,必將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為我市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