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以來,全市共投入資金3.35億元,加速實施城區學校新建、改建、擴建工程;累計投入資金7.3億元,改造薄弱學校及校舍維修項目1163個;2014年以來,共為占地面積不達標的學校協調劃撥用地1451.98畝;累計投入219萬余元,為校園周邊安裝交通信號燈、指示牌,設置斑馬線、減速裝置;2014—2019年,通過高校簽約、社會招聘、特崗招聘等形式,共補進教師3746人……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十三五”期間,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教育系統確立了“以質量提升為中心,促進教育公平,促進內涵發展”的教育工作總體思路,以均衡推進工作為重點,以教育質量提升為根本,大規模開展教育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改善辦學條件,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建立健全各種保障機制,努力營造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讓孩子們快樂學習、健康成長,為未來發展奠基。
教育優先發展 改善辦學條件
我市現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669所,其中公辦644所,民辦25所。公辦學校有小學591所,其中成建制學校161所,教學點430個;初中48所,九年一貫制學校5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全市共有義務教育學生247000余人,共有義務教育階段在編教師13269人。
2018—2020年,市政府連續三年把“辦人民滿意教育”工作確定為務實為民的“十件實事”之一,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整體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同安排、同檢查、同考核。堅持政府主導,采取上級項目支持、市鄉財政統籌、社會資金投入等方式,不斷增加教育資金投入,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小學生均預算內教育事業費、初中生均預算內教育事業費等投入不斷增加,實現了義務教育經費的“三個增長”。
2019年,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于為教育為教師辦實事的通知》,十六條內容緊緊圍繞“建學校、補教師、提待遇”三個方面,為我市教育和全市教師辦實事,解決實際問題。
“五年來,新建思源學校、北京路學校、解放學校、古城實驗小學、花洲實驗小學等5所學校;利用搬遷黨校、衛生學校、教師進修學校,改建十一小東校區、花洲實驗小學西校區、城區一初中西校區等3所學校;擴建一小、二小、三小、九小等15所城區學校。”市教體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此外,共增加城區義務教育學校用地410畝,新增學位24735個,“大班額”得到了有效縮減。
2019年,我市投入資金8.1億元,其中5.8億元用于學?;A建設,2.3億元用于義務教育學校購置圖書、儀器等設施設備,我市教育設施設備達到省定一類標準。2018年,我市投入資金1500萬元,為構林一初中、羅莊二初中、彭橋一初中、白牛一初中、裴營一初中新建了標準化足球場。2019年,投入資金700萬元,為劉集一初中、桑莊一初中、都司中心小學新建標準化足球場。
2017—2019年,規劃資金8886.85萬元,建設農村教師周轉宿舍項目105個1486套,涉及全市24個鄉鎮,解決農村一線教師住房問題。
實施“三大工程” 強化素質教育
“感謝政府,幫我家解決困難,讓我女兒順利完成學業……”小楊營鎮孫莊村脫貧戶劉付敏激動地說。原來,劉付敏的女兒讀高中期間,因家庭貧困,曾想輟學外出務工,鎮村干部和學校領導得知后,立即做他們的思想工作,并積極幫他們爭取各類教育幫扶資金,使其女兒得以完成學業,并考上了大學。
近年來,我市全力實施扶貧助學、愛助學、支教助學“三大工程”,阻斷貧困代際傳遞,保證“不讓一名學生因家庭困難而失學”。2017年以來,全市共資助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學生22萬余人;落實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學政策,實現“應入盡入”;建立關愛留守兒童長效機制,健全家校聯系制度、結對幫扶制度,開設親情電話,形成家校關愛合力,保障適齡留守兒童不因家庭貧困而輟學,不因上學不便而失學。
加強素質教育,扎實開展青少年愛國主義讀書教育活動、“中華美德”主題演講比賽;開展“崇尚英雄 精忠報國”“把災難當教材 與祖國共生長”主題教育活動等,加強青少年愛國主義情感教育;開展“姚、彭、關”三賽及書畫大賽、書信文化大賽、漢字聽寫大賽等活動;舉辦傳統文化暨中小學生素質教育展示活動;全面做好校園足球工作,全市共有31所學校被命名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積極參與省“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成績居省直管縣(市)前列。
強化教育管理 提升辦學水平
大力實施校園綠化、美化、文化、凈化工程,圍繞“一校一品”活動,按照“理念先進、內容新穎、形式豐富、特色突出、效果顯著”思路,大力開展校園環境整治與綠色校園建設,對學校老化、破損地坪進行維修,對教學樓內外墻重新粉刷,校容校貌煥然一新。
按照《河南省中小學管理規范》要求,出臺了《鄧州市中小學校(幼兒園)安全管理工作考評辦法》,將學校安全管理貫穿于學校整體工作始終。組織全市中小學把中華傳統美德教育、法治教育、防溺水、禁毒、反邪教教育等有機滲透于教育教學各個環節,轉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
認真落實教師績效工資,公辦中小學教師工資高于我市公務員平均工資,“五險一金”等社會保障政策得到了較好落實,醫療、住房等社會保障政策得到全面落實,偏遠學校教師、鄉鎮學校教師、特殊教育學校教師津補貼政策落實到位。2019年教師節,市政府拿出2396.8萬元獎金實施獎勵,其中用于教學質量獎勵2086萬元。2020年教師節,市政府拿出近4000萬元獎金實施獎勵,其中頒發教育教育獎等共計2756.6萬元。
“五年來,我市持續開展中小學學科教師的市級培訓,加強對特崗教師、全科教師、新招聘教師的崗前培訓和崗位培訓,認真開展能力提升、骨干研修、校本研修、送教下鄉等培訓工作。”市教體局局長馮明雨介紹,僅2017—2020年,市財政就投入專項培訓資金3966.8萬元,累計培養省市級名師27人,骨干教師321人,培訓教師2.4萬人次,實現了學校、學科、年級全覆蓋,一線教師教學教研水平得到顯著提升。
回眸過去五年,我們欣喜地看到,我市教育發展的腳步更堅實、基礎更牢固。站在“十四五”新的起點,全市教育事業正以昂首跨越、蓬勃發展的姿態穩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