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網訊 5月13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赴渠首考察南水北調工程的途中,臨時下車,走進一處麥田察看小麥長勢??吹截S收在望,習近平指出,夏糧豐收了,全年經濟就托底了。保證糧食安全必須把種子牢牢攥在自己手中。要堅持農業科技自立自強,從培育好種子做起,加強良種技術攻關,靠中國種子來保障中國糧食安全。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夏糧生產,在我市農業部門和農民群眾中引起了熱烈反響,大家備受鼓舞,深感振奮。
“習近平總書記到南陽考察了夏糧生產,我們備感振奮,深受鼓舞,這為鄧州農業生產帶來了新的發展動力。我們絕不辜負總書記的重托和期望,堅決扛穩扛牢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守護好百姓的米袋子、菜籃子,把糧食安全牢牢攥在自己手里,進一步鞏固鄧州全國產糧大縣地位,堅決做到讓總書記放心,讓廣大群眾滿意。”市農業農村局局長馬艷霞表示。
麥稍漸黃,豐收在望。5月15日,今日鄧州在位于腰店鎮的鄧州市海波農作物種植合作社看到,田間的小麥已泛黃,迎風蕩起層層麥浪。
合作社負責人王海波激動地說:“這次習近平總書記到南陽考察了夏糧生產,作為種糧大戶,內心十分振奮,我種了1600畝小麥,今后一定繼續多種糧、多產糧,為國家多作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種子是農業的“芯片”。農業現代化,關鍵是農業科技現代化,核心是農業種子現代化。
“我們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南陽考察夏糧生產時的講話精神,把種子安全牢牢地攥在自己手中。”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冀洪策介紹,我市狠抓“種子”要害,加強種業創新引領,先后培育出了先麥10號、12號、19號等小麥品種,廣泛種植。與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合作,建成全國首個國家級雜交小麥“育、繁、推”一體化示范基地,已繁育出京麥179號、京麥8號等雜交小麥種子,畝制種產量達到300公斤左右,在華北冬麥區試種畝產已突破1400斤。
與此同時,深化與農業大專院校的科技合作,打造本土農業技術團隊,目前有50名鄧州高端農業技術人員,常年活躍在田間地頭,指導農民和農業合作社普遍運用機械深耕、精細整地、配方施肥、窄行勻播等新技術。
今日鄧州在國家雜交小麥項目(鄧州)產業化種植基地看到,田成方、路成行、渠成網,技術人員正在綠中透黃的麥田間查看雜交小麥長勢。
基地技術負責人、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助理研究員高建剛介紹,目前我市共種植雜交小麥5000余畝,其中該基地種植370畝,預計收獲時間為本月28日至30日,當前正在進行田間去雜和數據收集,今年大田制種產量預計和去年持平。
“2018年以來,鄧州雜交小麥連續三年大田制種產量突破每畝300公斤,2020年腰店種植基地的京麥22產量更是突破了每畝350公斤。”高建剛說,我市的雜交小麥種子已連續三年銷往北京、天津一帶和河北、山西等北方主產麥區。同時還遠銷巴基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為確保220萬畝小麥顆粒歸倉,我市農機部門組織人力,深入各鄉鎮對農機進行免費檢測,為農機手發放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等機械安全操作規程,對每臺參檢農業機械進行安全檢查,保證機械以良好狀態投入“三夏”生產。目前已精心組織4500臺聯合收割機備戰“三夏”,保證全市小麥機收率穩定在95%以上。
目前,我市220萬畝小麥已進入灌漿期,麥粒飽滿,長勢喜人,預計5月25日后開始收割。據預產測試,今年小麥畝穗數38.1萬,穗粒數36.3粒,千粒重40克,預測平均每畝單產470.5公斤,比去年畝增6.7公斤,增幅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