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 id="tqfhi"><label id="tqfhi"></label></pre>

  • <acronym id="tqfhi"><label id="tqfhi"><xmp id="tqfhi"></xmp></label></acronym>
    <track id="tqfhi"><ruby id="tqfhi"><menu id="tqfhi"></menu></ruby></track>

    我市220萬畝小麥豐收在望預計一周后“開鐮” 5000臺聯合收割機嚴陣以待

    2021-05-21 17:33:13 作者: 王崇順 來源:
    分享到:

    鄧州網訊  隨著連陰雨的停歇,5月18日,我市天氣轉晴,陽光普照,220萬畝已進入灌漿后期的小麥,在艷陽的沐浴下豐收在望。預計本月25日以后將陸續成熟,我市“三夏”會戰即將全面展開。

    “據預產測試,今年小麥畝穗數38.1萬,穗粒數36.3粒,千粒重40克,預測平均每畝單產470.5公斤,比去年畝增6.7公斤,增幅1.4%。當前,要重點做好后期管理,提高灌漿強度,延長灌漿時間,增加產量。”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冀洪策介紹,小麥增產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去年秋冬以來,降雨充沛,土壤墑情較好。當前,要牢固樹立“夏糧一天不到手、管理一天不放松”的意識,以防范干熱風和小麥倒伏為重點,持續抓好小麥后期管理,增加小麥千粒重,提高單產。

    在十林鎮大東村雜交小麥制種基地,技術人員正在麥田里查看小麥穗粒數。陣陣微風吹過,蕩起層層麥浪,一派即將豐收的喜人景色。

    據該制種基地技術負責人介紹,雜交小麥收獲期稍晚于本地普通小麥,預計本月30日左右收獲,根據預測,今年大田制種產量和去年基本持平。

    今日鄧州了解到,目前我市國家雜交小麥種植基地、腰店鎮、十林鎮、劉集鎮共種植京麥系列雜交小麥種子5000余畝,機械化率已達到90%以上,京麥系列全程機械化種子生產體系已初步構建完成,畝產均達到了300至350公斤。

    2018年以來,我市雜交小麥種子,已連續三年銷往北京、天津一帶和河北、山西等北方主產麥區。在滿足國內場的同時,種子還遠銷巴基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目前已精心組織本地收割機2800臺,同時積極引進外地收割機2200臺左右,5000臺聯合收割機嚴陣以待,備戰‘三夏’,確保我市小麥機收率穩定在95%以上。”市農機管理總站相關負責人介紹,該站還免費發放《聯合收割機插秧機跨區作業證》,為“三夏”作業農機提供通行便利,降低農機手跨區作業成本。

    同時,扎實做好物資準備和農機具檢修,指導農機經銷商備足“三夏”生產所需農機整機及零配件;與石油石化部門協調,及早調運儲備油料,與中石化協商設立“三夏”農機專供加油站,每升柴油優惠0.3元。

    與此同時,與氣象部門聯合,向機手免費發送天氣信息,助其合理安排作業;在主要入市通道和農機大市場設立“三夏”服務站,為農機手免費提供天氣、需求、價格、油料、交通等信息;向社會公布24小時值班電話,應對突發事件,提供咨詢服務;組織人員赴各鄉鎮,指導農機合作社和農機大戶及早檢修保養農機具;組織農機經銷商和農機生產廠家“三包”人員送技術下鄉,確保為全市麥收投入最大限度地農機力量。

    今日鄧州從市農業農村局獲悉,該局及早謀劃、統籌部署,大力宣傳推廣秸稈打捆和秸稈還田技術,提高小麥秸稈綜合利用率,為全市秸稈禁燒大局提供有力支持;加強人技管控,發揮好“藍天衛士”監測平臺線上監控優勢,落實24小時值守和領導帶班,確保及時準確傳遞火情信息。同時,大力宣傳焚燒秸稈危害,引導農民增強自我約束意識;加快秸稈機械化還田、飼料加工、有機肥生產和食用菌栽培等技術應用,加強各類項目的實施和新技術推廣應用,提高夏季秸稈綜合利用水平。

    冀洪策提醒農民朋友,在麥收前這一周時間里,一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和病蟲害發生情況,加強對赤霉病、條銹病、麥穗蚜等病蟲害防治;二是建議再噴一次以磷酸二氫鉀為主的葉面營養劑,預防干熱風,增加千粒重;三是開展人工拔除野燕麥、雀麥、節節麥,播娘蒿、澀羅秧等雜草,并帶出田外,以免影響小麥灌漿,以及草籽落地影響下季。

    分享到:
    国产激情高中生呻吟视频_欧美缴情站三五影院_4399韩国日本电影_亚洲春色CAMELTOE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