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網訊 不負發展好時光,風鵬正舉再揚帆。
4月19日,我市舉行第二季度重點項目集中開工暨電子產業園項目開工儀式,此次集中開工的項目有15個,總投資41.4億元,均為我市重點項目,項目所屬領域包括:新型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創新驅動、生態保護等,這些重點項目既是全市重點項目的成果展示,也是我市“一抓三突破”中抓項目的鮮明導向。
近年來,我市工業發展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抓三突破”發展戰略,狠抓項目建設,目前,已形成了“大項目頂天立地、小項目鋪天蓋地”的良好發展局面。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和錯綜復雜的經濟發展形勢,我市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穩步推進工業項目建設,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后疫情時代全市工業經濟運行逐漸恢復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工業瓶頸漸次突破。
“十三五”末,141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45.6億元、增長2.1%,增速高于全省1.7個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9.32億元,同比增長26.1%;實現利稅總額11.25億元,同比增長22.8%;工業全口徑入庫稅收1.7419億元,工業用電量8.6566億度,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7.4%,產業工人總數達8.2萬人。
2021年元至5月份,全市152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增速17.4%,高于全省平均增速5.7個百分點,在省直管縣位次第四。完成工業全口徑入庫稅收7990萬元,較同期增長56.2%;完成工業用電量36080萬度,較同期增長9.3%。這一連串亮麗的數字,展示著近年來我市工業經濟發展的輝煌成就。
工業經濟展現新局
無農不穩,無工不富。工業,是一個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
“近年來,我市把做大工業總量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緊抓培育壯大龍頭企業是做強工業、做大工業總量的關鍵,聚焦實體經濟,從創業創新、精準招商到扶優扶強,全流程、科學系統地描繪出我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宏偉藍圖和實現路徑,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積極成效,我市工業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科工信局黨組書記趙鵬說。
至“十四五”開局,紡織服裝產業產值占全市工業比重37%左右,其中棉紗總產能40萬錠,擁有噴氣織機300臺、噴水織機600臺、其他織機100臺,坯布產量3000萬米,各類服裝及鞋帽產量1.5億件(套)以上。擁有各類棉紡、化纖、坯布、鞋帽及針梭織服裝制造規模以上企業23家,主營業務收入超億元的企業共6家。代表企業有永泰棉紡、裕祥紡織、申港紡織、圣新源紡織等。
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產值占全市工業比重14%左右。生產范圍涵蓋汽車中央集控鎖、汽車電子元件、渦輪增壓器、鍛壓液壓機等產品,年產車鎖配件5000余萬件,汽車零部件300萬件,各類農機及礦山設備3萬臺。擁有各類汽車及零部件規模以上企業18家,主營業務收入超億元的企業共3家,其中星光機電、凱達環境科技、沃爾福增壓器等企業最具代表性。
農副產品加工產業產值占全市工業比重25%左右。年加工面粉、面條100萬噸,油脂4萬余噸,各種飲料25萬噸,肉食品6萬噸,餅干糕點1萬余噸,復烤煙葉產能60萬擔。擁有各類農副產品加工規模以上企業50家,主營業務收入超億元的企業共10家。
建筑建材產業產值占全市工業比重10%左右。年產低堿水泥280萬噸,熟料128萬噸,各類墻體材料4億塊及多種建筑型材。擁有各類建筑建材產業規模以上企業20家,主營業務收入超億元的企業共2家。代表企業有中聯水泥、寶源建材、恒安混凝土等。
林板造紙產業產值占全市工業比重3.5%左右。年產高中密度板18萬立方米,膠合板、細木工板13.5萬平方米,實木和復合木地板120萬平方米,建筑模板2.5萬立方米,各類家具工藝木制品5萬套,具有再生紙漿、特種漿15萬噸,生活文化用紙12萬噸,木質素3000噸生產能力。擁有各類林板造紙產業規模以上企業19家,主營業務收入超億元的企業共3家。代表企業有華鑫紙業、一鑫實業、錦橋紙業、方正彩印等。
醫藥化工產業產值占全市工業比重8.5%左右。年產西藥膠囊10億粒、片劑20億粒、醫藥中間體200噸、油漆1萬噸、復混肥35萬噸及各類醫療保健、化工產品約0.5萬噸。擁有各類醫藥化工產業規模以上企業14家,主營業務收入超億元的企業共2家。
項目建設鋪天蓋地
6月1日,今日鄧州在星光車鎖調遷一期項目車間看到,設備搬遷工作已接近尾聲,工人們正在加緊生產。
據介紹,該項目完全投產后,將形成年產汽車鎖零部件3億元的生產規模,國內汽車鎖扣市場占有率達10%以上,實現年利潤總額4000萬元,安置就業500余人,有力推動我市主導產業發展和轉型升級。
聚力工業突破是搶抓產業轉移和新興業態發展的必須;推進項目建設,是培育新的工業增長點的關鍵。
立足我市實際,在充分研究論證的基礎上,我市大力實施精準招商和“三大改造”,不斷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在市域發展“產業集群”模式,在鄉鎮培育“家門口企業”,全力延鏈補鏈強鏈,不斷完善市域工業鏈條,實現了產業高質量發展。
2019年以來,全市共實施重點工業項目50個,總投資92億元,累計完成投資41億元,工業發展后勁進一步增強。紡織服裝產業引進穰東服裝產業園、國控鴻發無紡布、鵬宇紡織、依服寶智能制造等;汽車零部件及裝備制造產業引進總投資10億元的金豐電子車載中控項目、星光公司汽車車鎖項目、信眾汽車制動等項目,全力打造汽車電子特色產業鏈。
生物基合成材料新興產業瞄準“國家治理白色污染、全面禁塑”的巨大機遇,引進總投資5.2億元的金碧生物可降解材料項目,可年產2萬噸可降解材料,并同步帶動5家企業配套生產,建設“新材料產業園”,預計3至5年內可形成一定規模,將鄧州打造成為豫西南乃至河南省生物基合成材料制造產業基地。
食品產業以我市現有的特色養殖、屠宰產能為基礎,引進總投資5億元的御廚食品加工、永盛油脂生態食用油、有奇食品肉食品、黃志熟食品、好想鵝食品、福思源休閑食品等項目。
同時高標準完成了產業集聚區規劃修編,“產城融合”實現突破,啟動建設了產業孵化園二期、服裝產業園、圣艷化纖產業園、益廣內衣產業園等專業園區。
2020年,產業集聚區共實施工業項目36個,國控鴻發無紡布、馳誠汽車拆解等18個項目建成投產或試運行。產業集聚區內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4家,實現工業總產值210億元、增長24.3%。低效用地整治成效顯著。整合閑置低效廠房17.4萬平方米,安排入駐項目34個,盤活土地1548畝。
產業集聚區先后榮獲了“河南省一星級產業集聚區”“河南省優秀產業集聚區”“河南省新型工業化示范集聚區”“河南省對外開放先進產業集聚區”“河南省知名紡織服裝產業集聚區”等榮譽稱號。
鄉鎮工業取得突破
近日,今日鄧州在高集鎮鴻鑫鞋廠帶貧車間看到,一排排整齊的機車轟鳴著,工人們有序地忙碌著。該企業主要從事鞋幫半成品材料加工,產品銷往廣州、杭州一帶,帶動180余名群眾增收致富。
“鄉鎮工業異軍突起,升規入庫取得突破。2020年度,鄉鎮工業經濟保持并延續了全市工業穩中有升的整體運行態勢。”科工信局黨組成員張萍說。
近年來,我市小微企業盈利能力不斷增強,市場競爭力穩步提升,腰店、張樓、裴營等鄉鎮年度工業經濟發展取得突出成績。鄉鎮完成工業入庫稅收3932.8萬元,同比增長13.1%。年度升規入庫工業企業10家。其中:腰店、構林各入庫2家;古城、花洲、湍河、陶營、小楊營、張樓6個鄉鎮街道各入庫1家,進一步擴充了我市工業經濟總量。
“家門口企業”也迅速發展,2020年底,全市累計建立加工業帶貧車間112家,共吸納勞動力就業5836人,帶動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就業468人,為全面決勝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強有力的產業支撐,“小車間”撐起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大夢想”。
今日鄧州在走訪中了解到,藍開五金制品有限公司是十林鎮河北村引進的第一個帶貧車間,公司日生產油煙凈化器120臺,解決當地30多戶群眾在企業就業,其中貧困群眾有31人,實現人均年收入4000元左右。
“帶貧車間解決了村莊內閑散勞動力就業問題,由過去簡單的送錢送牛羊,變成了現在送工作到家門口,極大地激發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和動力。”該村黨支部書記趙玉群說。
人才培育提供支撐
企業要發展,人才是關鍵。
近年來,我市深入實施《中共鄧州市委 鄧州市人民政府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建設人才強市的意見》,堅持“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方式,組織開展多形式培訓和技能提升活動36次,培訓2000余人次。提高企業管理人才和一線職工綜合素質。
組織企業家走出去參加上海交通大學、清華大學“企業高質量發展與企業家能力提升高級研修班”“資本戰略與投融資專題培訓項目”和“企業運營創新培訓項目”“南陽市宛商大講堂”“河南省創客中國大賽暨企業家論壇”等培訓活動。
邀請鄭州大學教授到我市舉辦“鄧州市規上企業高質量發展與企業家能力提升”專題研修班、清華大學金融學院創業導師到我市舉辦“后疫情時代·企業發展戰略高峰論壇”活動、河南工業大學教授蒞鄧為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小巨人(培育)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依托企業等科技型企業,進行企業管理知識授課并多次深入企業進行高企、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專利申請等專題培訓。
此外,我市還圍繞主導產業舉辦第三屆主導產業“工匠杯”職工職業技能大賽,參加大賽活動一線職工多達500余人。大賽弘揚了新時代工匠精神,加強了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為實施工業強市、人才強市、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了重要支撐和有力抓手。
優化環境突破瓶頸
位于市產業集聚區的回創企業河南益廣內衣有限公司車間里,縫紉機嗒嗒作響,工人們正在裁剪、縫紉、打包……一派忙碌景象。
“目前,訂單形勢較好,預計年產量將達到450萬件。”總經理趙仁廣面露喜色地說,今年有望實現產值2400萬。他表示,市委市政府的優惠政策是益廣內衣不斷發展壯大的關鍵。維持客戶持續合作、打開周邊市場……家鄉的幫助體現在方方面面,對于公司未來他信心十足。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是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近年來,我市以深化改革為牽引,加快政府職能轉變,著力健全工作機制、完善政策法規體系、創新工作舉措、提升政務服務效能,全市營商環境質量顯著提升。
2019年,我市實施了市“四大家”領導分包聯系30家重點工業企業工作制度,市領導深入走訪企業了解生產建設情況,積極開展幫扶活動等,切實解決了一批企業反映強烈的困難和問題。
今年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我市開展了“萬人助萬企”活動,圍繞“落實惠企政策、強化要素保障、推動企業創新、防范企業風險、優化政務環境”五項任務,市領導示范帶動,鄉科級領導分包負責,分級建立工作機制,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結果導向,聚焦企業發展重點難點堵點痛點問題,為企業辦實事、解難題,提振企業發展信心,激發企業內生動力和創新創造活力,推動我市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1年,我市又出臺了《中共鄧州市委 鄧州市人民政府關于支持全市工業經濟突破發展的意見》《中共鄧州市委辦公室 鄧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鄧州市工業(制造業)企業考評獎勵辦法〉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在財政、金融、用工、科技、環保、人才、服務保障及營商環境等方面,提出了實實在在的具體幫扶措施,并通過加強對工業經濟發展的政策支持和獎勵扶持,引導工業企業創先爭優,再創佳績,促進工業經濟實現突破發展。
“工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是推動經濟高速高質量增長的基石,我們要建設丹江口庫區區域現代化中心城市和南陽副中心城市,就要堅定不移地實施‘工業強市’戰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深入實施‘一抓三突破’,早日突破工業發展瓶頸,全方位夯實工業突破的根基,進一步加快推進我市新型工業化進程,為實現工業突破開創新局面。”副市長劉紅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