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網訊 近日,農業農村部公布了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共建名單,全國72個縣(市、區)入選,我市榜上有名。農業農村部規劃設計研究院將與我市共建,充分發揮該院涉農科技型企業和新型經營主體作用,為我市提供規劃咨詢、協同創新、集成示范、園區建設、成果轉化、主體培育、產業發展、人才培養等支撐。
據悉,今年5月,農業農村部發布通知,提出到“十四五”末,在全國范圍內共建一批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建設目標包括:縣域主要農作物優良品種覆蓋率98%以上、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高于所在省份平均水平,畜禽水產養殖機械化水平50%以上,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率90%以上,農產品加工產值與農業總產值比高于所在省份平均水平;當地農民接受高素質培訓和中高等學歷教育規模明顯擴大,農村科技人才比例明顯提高。
“我市光、溫、水資源條件優越,年均降雨量723毫米,平均氣溫15.1℃,年平均日照2000.3小時,無霜期平均為229天,是我國熟制由一年一熟向一年兩熟的過渡區,是國家小麥生產的核心主產區。”市農業農村局局長李征介紹,全市共有耕地253萬畝,是河南省耕地面積最大的縣級市之一,土壤類型以潮土、黃褐土、砂姜黑土為主,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定在28億斤以上,連年獲得國家超級產糧大縣榮譽稱號。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每年為鄧州分配6億立方米農業用水,為鄧州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奠定了堅實基礎。
近年來,我市持續堅持高標準建設、高標準利用、高標準管護,自2009年以來累計投入29.6億元,聚焦重點區域,以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為主要范圍,建成高標準農田160.36萬畝,在十林鎮高標準農田項目區建成了7000畝智慧農業示范區,實現了農業生產的高度規?;?、集約化、工廠化。“十四五”期間謀劃新建和提質高標準農田67.4萬畝,全市高標準農田達180萬畝以上。實現了統一規劃布局、統一建設標準、統一組織實施、統一驗收考核和統一上圖入庫。
為確保高標準農田工程設施正常穩定運行,全市制定了《鄧州市高標準農田設施管護辦法》,建立了“市負總責、鄉鎮監管、村為主體”的三級管護機制。市財政每年撥款200萬元用于獎勵管護工作有力、設施保存良好的項目鄉鎮,將已上圖入庫高標準農田全部納入管護范圍,做到建管并重。農田建設自實施以來,全市農田基礎設施和耕地利用水平大幅提升,土地流轉率和規模經營水平顯著提高,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為鄧州市發展智慧農業提供了堅實基礎。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農村和農業科技工作,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強物質裝備和技術支撐投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從產業布局、土地流轉、主體培育、品牌建設、資金保障、考核獎懲等方面,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政策支撐體系。”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支持農業科技驅動產業發展,我市先后出臺了《鄧州市關于加快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鄧州市關于堅持三鏈同構加快推進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實施意見》《鄧州市鄉村產業振興五年行動計劃(2021-2025)》等政策性文件60余個。
此外,市財政每年撥出1000萬元,用于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市級以上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發展綠色、有機、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和品牌建設,建設高產示范科技創新基地等,為先行縣創建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