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網訊 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我市把學習黨史同總結經驗、觀照現實、推動工作有機結合,立足本職崗位為人民服務,在為民紓解難題中強化公仆意識、為民情懷,在辦好民生實事中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沒想到這么快小區環境就煥然一新,我們心情舒暢多了。”日前,家住古城街道小西關社區友誼路的王阿姨欣喜地發現,小區的環境變好了。友誼路位于小西關社區和大西關社區交匯處,此前年久失修,道路坑坑洼洼,居民出行不便。黨員干部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干部進社區,上門聽取群眾意見,探索“共建共享共治”新模式,多方籌集資金6萬余元對友誼路進行硬化;投入資金120余萬元,整修轄區大小道路60余條,惠及群眾1萬余人。
為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切實把好事辦實,把實事辦好。我市積極推進城市更新,百城建設提質辦等相關單位通過聽取居民建議和需求,與居民座談、交流、探討改造方案,全面推進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提升城市品位形象。對湍濱小區、房管局家屬院、二烤廠家屬院等升級改造,完成增設路面停車位、消防設施、園林綠化、路燈、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建設等提升改造。“院內干凈整潔,宛如一個新建的小區,確保小區既提‘顏值’又提‘內涵’,真正將老舊小區改造工程打造成為提高居民幸福指數的‘連心工程’”。百城建設提質辦相關負責人說。
在構林鎮針對群眾反映的教育、醫療、出行等問題,開展“察民情訪民意”專題調研,建立“我為群眾辦實事”事項臺賬。構林鎮梳理匯總11項為群眾辦實事清單,內容涵蓋基礎設施改善、鄉村振興、人居環境、醫療、民生期盼等方面。
此外,構林鎮還通過“四議兩公開”工作法規范化運用,黨員干部帶頭認領,解決群眾關心關切的好事實事,在全鎮掀起“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熱潮,爭取省學前教育項目資金500萬元,建設標準化幼兒園一座,可容納360名幼兒入園;投資500余萬元,對集鎮道路升級改造,打通鎮區斷頭路1.5公里,鋪設瀝青4.5公里,并完善相關道路交通標識線;修建袁崗村柳楓河觀光橋梁和攔河壩,形成200余畝水面養魚,增加村集體收入26萬元。
在趙集鎮,汛期期間鎮黨委班子成員靠前指揮,在黑白洼村南水北調干渠瀉洪涵處,協調挖掘機2臺,20余名群眾及時清淤、整修閘門,加固加高三個堤壩。同時對下游干渠清淤、加寬,打通拓寬母豬溝與黃龍渠,清淤泄洪,防止水漫堤壩現象。據悉,黑白洼村地處低洼,歷年來就曾遭受四次洪水洗劫。目前,趙集鎮正積極協調相關部門對堤壩進行硬化加固拓寬,徹底解決問題,切實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學史力行,就是要從百年黨史中汲取奮進力量,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推動解決好群眾身邊的一件件民生‘小事’,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更實、幸福感更多、安全感更強。”市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