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網訊 近日,市人民法院審結了一起信息網絡買賣合同糾紛案,警示網店商家應謹記誠信守法的同時,也提醒廣大喜歡網購的網民要擦亮雙眼再“剁手”。
2021年8月,原告馬某在被告黃某經營的微店店鋪消費2383.2元購得2瓶美國某品牌黑魔左旋肉堿搭配塑形脂肪膠囊,馬某收貨后發現該商品中文標簽無中國代理商,且該商品經檢測非法添加有西藥違禁品“育亨賓”。馬某遂向黃某索要該商品的檢驗檢疫報告,黃某拒絕提供。馬某發現問題后,就進一步查看了黃某店鋪的相關信息公示,并聯系微店平臺客服要求披露店鋪經營者信息,平臺卻以保護經營者信息為由僅回復了經營者名字、地址及手機號,且手機號還是空號。馬某認為該店鋪應屬于無證經營。于2021年9月初將黃某及網絡交易的第三方平臺北京某科技有限公司告上法庭,要求被告黃某支付貨款及十倍賠償金共計26215.2元,被告北京某科技有限公司對上述款項負連帶賠償責任。
審理中,馬某自愿撤回了對被告北京某科技有限公司的訴訟請求。
近日,在市人民法院構林法庭的主持下,馬某與黃某自愿達成調解協議:被告黃某自愿賠償原告馬某貨款及賠償款共計11000元。
承辦該案的法官提醒廣大喜歡網購的市民:“在通過網絡購物時,消費者要盡量選擇知名度高、信譽好、備案信息齊全的網絡平臺;點擊購物的過程中,要留心保存相關證據,一旦發生糾紛,在協商未果情況下可以提供以上證據通過訴訟進行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