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網訊 2022年,面對高效突破爭一流,建設中等城市、丹江口庫區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和南陽副中心城市,該怎么干?日前,今日鄧州采訪了市商務局黨組書記、局長李富龍。
“任務艱巨,任重道遠。”李富龍說,“新的一年,市商務局將以‘觀念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為契機,引導推動全局干部職工觀念大更新、能力大提升、作風大轉變,以更高的標準落實上級會議精神,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六穩六保’的總基調,以更務實的作風落實好‘一抓三突破’工作部署,緊緊圍繞‘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職責要求,為我市建設中等城市、丹江口庫區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和南陽副中心城市貢獻商務力量。”
“一抓”“兩穩”筑根基。“市商務局作為推動我市對外開放、統籌全市招商引資工作的主要部門,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我們要全力以赴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服務好企業,讓企業感到舒心、順心、暖心。為此,我們要齊心協力抓招商。”李富龍表示,不僅要擴大對外開放招商引資的力度,明確招商引資重點區域,而且要借我市招商引資工作的有力時機,通過政府對接、上級支持、專題招商推介等方式,積極對接國內500強企業、重點央企、國內外大集團、大公司合作,爭取引進1到2家“大個”“國字號”企業。
穩外資。探索企業擴建渠道,進一步加強與華潤燃氣、圣新源紡織、拓普電子等外資企業溝通,幫助企業融資,擴大企業投資規模;做好簽約項目落地服務工作,當好“金牌店小二”,幫助落地外資企業盡快投產運營。
穩外貿。搭建平臺促交流,抓好各類政策的落實,組織外貿企業負責同志參加RCEP專題培訓、廣交會、進出口博覽會等,緊扣企業需求、市場動向和政策動態,強化精準指導,使企業做大做強;優化服務促發展,通過開展“外貿企業服務月”活動,進一步強化重點外貿企業聯系服務機制,“一對一”“點對點”與外貿企業結對幫扶,深入企業疏堵點、化難點,最大限度滿足企業合理訴求。
“線下”穩定促轉型。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全面叫響“作風就是戰斗力,環境就是生產力”的口號,認真落實“13710”工作制度和“萬人助萬企”活動要求,強化“四個意識”,積極對標省內外先進地區創優營商環境的經驗,把改善營商環境的辦法想盡、想透,做到位,維護好市場秩序健康穩定。加大對商貿企業的扶持力度,出臺加快全市商貿企業發展的政策性文件,推進市重點商貿項目建設進程,古城商業街、建業步行街建設要加快再加快,積極洽談萬德隆綜合體項目落戶我市,提升我市商業發展水平。
抓住省際區域物流樞紐建設契機,謀劃推進區域物流中心建設,以引進的傳化物流公路港項目入駐為切入點,不斷完善物流網絡服務體系,建設集貨運配載、專線物流、公共倉儲、分撥配送、多式聯運等物流功能為一體的豫鄂陜三省交界區域物流樞紐中心,進一步優化物流配送體系。重點擴大冷鏈物流、快遞物流和電商物流等生產性服務供給,匯集郵政、“四通一達”等企業,布局建設快遞物流分撥配送中心,實現物流配送網絡市、鄉、村三級暢通,形成農村流通與電子商務協同發展的良好局面,實現全市80%以上行政村物流快遞配送。
“線上”創新再提升。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快捷、方便的電子商務越來越普及。為此,為滿足廣大群眾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市商務局在合理完善布局,不斷擴大電子商務企業體量,通過政策幫扶推動電子商務園區效應的同時,不斷壯大全市電商規模已成當務之急。
繼續加強平臺建設和品牌培育,助推農產品線上銷售。進一步提升市級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服務功能,已經建成各類電商運營中心3至5個,農村電子商務服務點500家以上,創建電商公用品牌1至2個,地理標志產品3至5個,實現全市電子商務交易額同比增長30%以上,農村網絡零售額同比增長35%以上,農村產品網絡零售額同比增長40%以上,餐飲、民俗、農村旅游等農村服務,網絡零售額同比增長40%以上。
始終貫徹“人是生產力第一要素”的方針,在不斷加強完善農村電子商務平臺的基礎上,堅持做好人才培訓的機制體系,定期和不定期開展電子商務人才的培訓工作,用這些人才之力發展直播經濟,培育“網紅”品牌,培養帶貨達人。
“疫情發生以來,市商務局迅速落實市委市政府和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的各項指令,啟動‘雙模雙待’模式,全員參與、全面出擊,一手抓包干區域及商場超市疫情防控、市場保供,一手抓商務工作統籌謀劃、穩中求進,以‘兩手抓’‘兩手硬’,協調推進商務領域疫情常態化防控和商貿流通健康運行。發展現代流通是促進消費升級、擴大消費的重要舉措,對照方案抓實施,夯實了農村電商發展基礎,提升了農村電商服務功能,推進了供應鏈創新與應用培育工作,面對新目標、新任務,市商務局會賡續努力,再創業績。”李富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