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網訊 薪火相傳,踔厲奮發。100年風雨兼程,100年砥礪向前,共青團始終堅定不移跟黨走,團結帶領廣大青年前赴后繼、勇當先鋒,書寫中國青年的華章。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恰逢共青團建團百年,構林鎮中心小學教師何義科被團中央授以全國“優秀共青團員”光榮稱號。1998年1月出生的他,2014年12月加入中國共青團,是共青團河南省第十五次代表大會代表、鄧州救援隊隊員,曾獲“南陽市優秀共青團員”“抗洪救災先進個人”“優秀大學生志愿者”等殊榮。
爭做新時代青年先鋒
何義科多次參加疫情防控工作,2020年,他參加疫情防控工作長達40天,無論是卡點值班、登記人員信息,還是宣傳疫情防控知識,他都任勞任怨;在重大洪災事件發生后,他主動請纓,參加了2020年江西洪災巡堤、護堤行動和2021年鄭州“7·20”洪災救援,他勇于擔當、沖鋒一線,和隊友一起轉移物資24960件,直接受益群眾達2萬余人;他熱心公益事業,2017年10月,成為志愿者后,加入了南陽師院志愿服務隊和鄧州救援隊,4年來,累計志愿服務時長1119小時,2021年志愿服務時長925小時。2021年參與鄧州救援隊各項救援行動合計46次,其中水域救援38次,機井救援5次,道路救援3次。
工作上,何義科崇尚實干,努力工作,刻苦鉆研,立足本職,爭做優秀共青團員先鋒。南陽師院畢業后投身教育事業,上班第一年參加河南省幼兒園教師實錄型游戲活動案例比賽,所上報的《小小特種兵》榮獲河南省三等獎。
除了教育教學工作之外,他注重和身邊人的人際關系。對待學生,恪守“正人先正己,立教先立德”的原則,時刻提醒自己要接納和包容幼兒的差異性,針對不同的幼兒因材施教,差異化引導;對待同事,他團結友愛,互幫互助,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的范圍內,幫助同事解決工作或生活中的問題。
弘揚新時代志愿精神
作為新時代的團員青年,何義科時刻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心有所信,方能行遠”的教誨,認真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投身于熱愛的公益事業,弘揚新時代的志愿精神。
2020年1月25日,河南省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何義科積極響應黨、團的號召,主動奔赴疫情一線做志愿者。2020年3月,被南陽市評為疫情防控“優秀大學生志愿者”。
作為一名共青團員志愿者,節假日或志愿活動時,他的身影經常會出現在敬老院和特教學校,關愛老人,幫助殘障兒童。他常說:“孤獨的老人需要關懷,殘疾兒童需要關愛。”他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一個共青團員服務人民群眾的初心和使命。
一次,在南陽一所特教學校,他發現一名8歲的殘疾兒童患有嚴重的自閉癥,他想盡辦法與其交流都沒有效果后,就試探著用音樂引導,讓這位自閉兒童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馳援洪災救助受災群眾
2020年7月12日零時,江西省上饒市鄱陽湖水位突破歷史極值22.52米,特大洪災爆發,何義科第一時間向鄧州救援隊請戰參加“千里馳援鄱陽湖”行動。到達江西后,他每天都堅守在鄱陽湖巡堤和護堤,在連續九個晝夜的救災奮戰中,哪里有戰斗他就出現在哪里,哪里有險情他就出現在哪里,背沙包、堵管涌,他都不喊苦、不叫累。
他說,情況危急時刻迎難而上,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更應該落實在實際行動中。此次“千里馳援鄱陽湖”行動,直接受益人次20000人,間接受益人次20萬人。
去年7月20日,鄭州暴雨成災,災情就是命令,他請戰去鄭州水災最嚴重的地方,要為受災群眾盡一份力。7月21日下午,他和鄧州救援隊的12名隊員趕赴災區,先后到鞏義市、鄭東新區白沙鎮、新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等地轉移受災群眾共計298人。
在何義科看來,世上沒有那么多轟轟烈烈的事情,只有在平凡的工作中,始終堅持為他人做點事情,這樣的人生才會真正有意義,這是他一直的堅守和踐行的目標。
為此,他的同事們說,何義科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優秀共青團員,而構林鎮中心小學的校長王小偉說:“他長期堅持做好事,經常把困難留給自己,把方便讓給他人,在共青團建團100周年之際,何義科被團中央授以全國‘優秀共青團員’的光榮稱號,確實是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