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網訊 錨定省委“兩個確保”,對表落實“十大戰略”,圍繞“觀念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市融媒體中心在我市建設中等城市、丹江口庫區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南陽副中心城市中如何發力?如何深化觀念能力作風建設?融媒體如何使內容產出邁上高質量?帶著這些問題,近日,今日鄧州采訪了市融媒體中心主任賀軍。
賀軍表示,2022年市融媒體中心將以觀念能力作風建設為重點,在做好宣傳、媒體融合發展、項目建設以及網絡改造等重點工作的同時,著力使干部職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夯實作風,著力求實求新,全面突破,實現各項工作有序有力推進。
圍繞中心工作做好內容建設。緊緊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貫徹落實,利用政策解讀、黨的歷史、紅色記憶、我的小康生活等專題專欄做好宣傳工作;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各階段中心工作,全力服務好市委市政府各類會議、調研活動,圍繞“一抓三突破”、污染防治、社會民生、城市建設等重點工作唱響主旋律,打好主動仗;強化新聞宣傳的主題策劃,每月開展一次宣傳大評比活動,使融媒體宣傳有力度、有溫度、有熱度。全年組織不少于10次的集中基層采風活動,深刻展現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成果,講好鄧州故事,傳播好鄧州聲音,不折不扣做好市委市政府交辦的各類報紙專版制作、督察錄像、專題片制作、電臺直播等重大臨時任務,強化“黨媒姓黨”屬性,增強輿論引導能力;瞄準人民日報、河南日報、中國青年報、中央臺、河南臺以及新華網、人民網等重要媒體采寫、報送稿件,爭頭題、上要聞,力爭2022年在中央臺新聞聯播欄目采用鄧州鏡頭、稿件2次以上,其他欄目播發10篇以上,河南新聞聯播欄目播發稿件100篇以上,其他欄目180篇以上,力爭中心記者在人民日報、河南日報、中國青年報等中央、省級刊物發表稿件10篇以上;加強專欄、欄目建設,全面提升報紙常設專欄刊發水平,下大力氣打造報紙評論品牌,重視民生專欄建設,增強黨刊與百姓的聯系,提升《鄧州新聞》的開辦水平,對欄目片頭、字幕以及其他包裝形式進行適當修改、提升,擴大信息量,增強可讀性,瞄準收視率,增強欄目品牌實力;提升新媒體實力,繼續做好云上鄧州APP的推廣、安裝,下大力氣打造“鄧州頭條”“鄧州廣播電視臺”微信公眾平臺和相關抖音號,根據新聞、專題、生活資訊類內容的不同特點,做好內容的組織發布,分類推送,確保文章閱讀點擊量節節攀升,開展好新媒體平臺與活動舉辦的銜接互動,做好各類移動現場直播活動;做好線上活動舉辦和宣傳,圍繞重大節日和時間節點,舉辦線上各類文藝活動,開展好學雷鋒活動書畫展、“三八”暖心活動、籌辦中國農民豐收節等。
持續推進媒體融合發展及項目建設。持續推進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理順體制機制,在人才培養、競聘上崗、國有資產管理、產業經營、采編播一體化等方面持續深化,引入市場化運營管理手段,一個標準管理,一把尺子衡量,增強管人、管事、管業務的能力,在爭取政府財政支持的同時,解決好造血功能問題。
持續加強業務流程建設。深化“融”的思維,鞏固“一個標準口徑、多個渠道制作、不同角度發聲”的傳播路徑,增強媒體宣傳的權威性。建立不同傳播平臺間的協作機制,使一個新聞產品達到最好傳播效果,相互補充,相得益彰。堅定不移利用先進技術。加強新技術在新聞傳播領域的前瞻性研究和應用,探索建立“新聞+政務、服務、商務”的運營模式,增強自我造血機能,突出技術引領融合的作用,依托5G傳輸、移動直播、無人機采集、人工智能等技術適應時代的浪潮,推進媒體融合大發展。拓寬數字技術服務民生,利用新時代大數據技術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著力建設“媒介”終端,優化布置全市務工、水電、交通、就醫、監控服務等多個服務平臺,使人們利用鼠標點一點,就可享受到信息化平臺帶來的便利,不斷開發優化本地APP,使語音服務、機器人服務、網上辦事更為高效。
做精主業強化自我建設。做強主責主業,使有專業背景、素質過硬的新聞生產主力軍進入主陣地,提升新聞“四力”,馳而不息,久久為功,鍛造擁有專業精神、專業素養、專業能力的新聞隊伍。安全刊播和輿情監測工作是媒體的生命線,融媒體中心將加大安全運行機制建設和設備引進力度,確保安全刊播,發布零事故。
有條不紊推進項目建設。項目是推動媒體融合發展的基石,融媒體中心將進一步夯實工作專班,建立“2022年融媒體中心項目建設臺賬”,一個項目一個項目地盯,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地扣,以繡花功夫確保多個項目齊頭并進。今年融媒體中心新址項目將全面完工,年內會實現搬遷,數字鄧州項目已完成招投標,確保5月30日前完成項目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