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網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審計是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審計機關要在黨中央統一領導下,適應新時代新要求,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全面履行職責,堅持依法審計,完善體制機制,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更大貢獻。”
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也是全面落實市委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的開局之年,市審計局如何理清發展思路,搶抓機遇、攻堅克難,助推我市建設中等城市、丹江口庫區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南陽副中心城市建設?近日,今日鄧州采訪了市審計局黨組書記、局長王苑。
王苑表示,新時代審計工作將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聚焦財政財務收支審計主責主業,推動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保障“六穩”“六保”落實到位,在發揮好宏觀調控“工具箱”、國家財產“看門人”和經濟安全“守護者”等方面展現審計作為,履行“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光榮使命,譜寫鄧州經濟高質量發展新篇章提供有力的審計保障。
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把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作為最大政治規矩和審計工作最高統領,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將政治導向、政治要求貫穿于審計工作的全過程,做到黨的中心工作在哪里,審計監督就跟進到哪里。進一步細化、實化、制度化黨對審計工作統一領導,完善審計職責和日常運行機制,嚴格執行重大事項請示報告制度,確保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和審計委員會議定事項落到實處。
聚焦主責主業。立足“審計監督首先是經濟監督”定位,圍繞財政財務收支真實合法效益,明察秋毫,做好常態化“經濟體檢”工作。要切實做到“五個緊盯”:緊盯發展,加大經濟社會發展重大戰略、重大舉措、重大項目、重大資金等審計力度,促進提升財政支出強度和進度,落實過緊日子要求,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打造平穩健康經濟環境;緊盯安全,加大財政、地方農信行社資產負債損益等審計力度,提前預警不良苗頭和有害傾向,推動把重大風險隱患解決在萌芽狀態,把好審計最大的“穩”;緊盯政策,加大對洪澇災害災后重建、南水北調后續工程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防范化解等省重大政策落實情況審計力度,促進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緊盯民生,加大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大氣污染檢測、醫?;鸬让裆Y金審計力度,推動兜牢民生底線,構建安全穩定社會環境;緊盯權力,抓住“關鍵少數”,進一步規范領導干部權力運行,加大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和自然資源資產審計力度。今年,將對8名領導干部進行任中經濟責任審計,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環境。
創新研究型審計工作。強化研究型審計理念,把研究作為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既作為基本前置,又作為基本方法,貫穿于審計工作全過程。結合審計項目,盯緊審計對象,沿著“政治—政策—項目—資金”和“資金—項目—政策—政治”開展雙向研究實踐,增強審計精準度和穿透力,確保審計結論有事實有數據有底氣,審計成果有站位有高度有內涵。發揮審計智庫引領作用,推動審計機關向研究型審計統一、措施向研究型審計傾斜、人才向研究型審計集聚。局黨組要求每個業務科室負責人和高級審計師、會計師要圍繞研究型審計,撰寫一篇高質量的學術文章,為創新開展研究型審計打下良好基礎。
提升審計質量。樹牢“有問題沒發現是失職、發現問題不報告是瀆職”的意識,查處重大違紀違規問題,始終做到查真相、說真話、報實情。開展“質效提升”行動,健全審計質量控制體系,層層壓責,加強全流程審計質量管控,優化審計項目效能評估機制,總結經驗、查找不足、補齊短板,推動審計立項和組織實施更加精準,倒逼審計質效提升。
做好審計“后半篇文章”。圍繞“全面、精準、嚴格、督辦、約談、報告”等要求,壓緊壓實各級各部門整改主體責任,抓實抓細審計整改工作。加強和改進審計整改制度建設,把問題和整改情況及時提交市政府,按照“13710”工作制度跟蹤檢查整改情況,落實對賬銷號,推動問題見底清零,把整改成果轉化為治理效能。
抓好自身建設。按照“努力建設信念堅定、業務精通、作風務實、清正廉潔的高素質專業化審計干部隊伍”要求,以“觀念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為契機,加強機關黨建,發揮堡壘作用,重點培養能查能說能寫本領,淬煉敢于擔當的職業精神和扎實過硬的專業能力;加強法治建設,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和新修訂的《審計法》,提升依法執審能力;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把干部日常監督管理工作作為落實全面從嚴管黨治黨的重要內容,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健全完善審計項目廉政檢查、廉政監督員等制度,真正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正風肅紀,打造一支風清氣正的審計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