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網訊 在高效突破爭一流,建設我市中等城市、丹江口庫區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南陽副中心城市中,市政協機關如何更好發揮職能作用,助推我市經濟高質量跨越發展?如何不斷推進作風建設走深走細走實?日前,今日鄧州就此采訪了市政協秘書長湯清立。
湯清立表示,自“觀念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開展以來,市政協機關聚焦黨員干部能力大提升、作風大轉變、工作大落實的目標,不斷強化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實踐鍛煉,積極建言獻策、為民資政,廣泛凝聚共識、匯聚力量,為推動鄧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聚焦協商主業,在傾力服務大局上彰顯新擔當。深入學習貫徹市委十四屆二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把市委“一抓三突破”戰略部署作為履職主攻方向,精心組織協商議政活動,全力助推鄧州城市能級大幅提升、經濟實力大幅提升、城鄉品質大幅提升、治理效能大幅提升。今年將主要圍繞“裝備制造業產業發展”和“融資平臺轉型升級”等議題,開展議政性常委會議專題協商;圍繞“中醫藥健康養老”“加強法治誠信建設、提升營商環境軟實力”和“城區老舊小區改造”等議題,開展座談協商;圍繞“人居環境整治”和“鄉鎮特色產業發展”等議題,開展專題視察監督。同時,圍繞工業立市、縣域崛起、鄉村振興、中等城市建設等重點工作,推出一批站得高、看得遠、謀得準的協商成果,不斷為鄧州建成丹江口庫區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聚勢賦能。
堅持履職為民,在增進民生福祉上展現新作為。堅持人民政協為人民的原則,把促進民生改善作為政協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善謀利民之策,多辦惠民之事,為民生事業的改善不斷作出新貢獻。充分發揮專門協商機構的優勢,聚焦教育提質、健康養老、環境保護等方面建言獻策,助力鄧州打造知名教育高地、康養醫療中心和天藍地綠水清的生態環境。緊盯各類民生領域“關鍵小事”,聚焦全民健身、營養餐改進、城區停車難等人民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積極為民生福祉獻良策、建好言。聚力政務環境優化、司法服務建設、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等工作,協助黨委政府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廣泛凝聚共識,在增強團結民主上發揮新優勢。發揮政協聯系廣泛的優勢,努力尋求最大公約數、畫好最大同心圓。一是凝聚社會各界共識。繼續加強同工商聯、黨外知識分子、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的溝通聯絡,邀請他們參加重要協商活動,聯合開展調研視察,增強全社會對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的認同和支持,形成共同團結奮斗的廣泛共識和強大力量。二是及時反映社情民意。加強社情民意信息工作隊伍的學習培訓,傾聽群眾心聲,了解群眾訴求,及時向黨委、政府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更好發揮民意“直通車”作用。三是廣泛聯誼交友。密切與在外委員、在外商會的互動聯系,積極介紹我市各方面發展取得的新成績、新進步,不斷匯聚在外鄉賢力量。
注重守正創新,在提升履職水平上實現新突破。立足政協特色,不斷拓展履職載體,創新工作方法,構建更開放、更高效、更務實的工作格局。一是堅持向基層延伸。進一步加強鄉鎮(街、區)政協聯絡組建設和政協聯絡員隊伍建設,推動村、社區協商議事室建設,讓群眾感到政協離自己很近,委員就在身邊,為推進政協工作向基層延伸奠定堅實基礎。二是堅持向網絡拓展。按照省、南陽政協關于網絡議政、遠程協商的部署要求,強化網絡履職技術支撐,加強會議直播、遠程監督、網絡議政等方面創新實踐,構建常態化、規范化的網上履職平臺。三是堅持向“品牌”提升。有針對性地組織“小微協商”活動,深化“有事好商量”平臺建設,提升“書香政協”建設,以內涵豐富、各具亮點、特色鮮明的協商活動,更好把政協制度優勢轉化為社會治理效能。
夯實履職基礎,在建強政協隊伍上呈現新氣象。立足新方位新使命,把“觀念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作為推動工作的重要抓手,引導政協機關干部和政協委員增強一線意識、追求一線作為、弘揚一線作風,練就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履職本領。一是強化委員主體作用。通過舉辦“委員履職能力提升培訓班”“委員履職報告會”“委員講堂”等形式,分層分類開展學習培訓,引導委員充分認識新時代人民政協的新方位新使命,切實做到懂政協、會協商、善議政、守紀律、講規矩、重品行。二是強化專委會基礎作用。推動專委會工作向重創新、重服務、重規范轉變,讓專門協商機構“專”出質量、“專”出特色、“專”出水平,不斷提升新時代政協專委會工作能力水平。健全專委會聯系界別委員制度,強化專委會組織協調功能,帶領界別委員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履職活動,使政協專委會工作更富活力、更具實力。三是強化機關保障作用。在機關內部牢固樹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工作理念,從嚴要求、從嚴教育、從嚴管理,改進工作作風,提高工作效率,增強凝聚力、戰斗力,著力打造一支服務專門協商機構、助力全市發展大局的政協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