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網訊 “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在巡察工作中,我們聚焦民生實事,充分發揮巡察‘利劍’作用,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問題,讓巡察更接地氣,更有溫度。”近日,市委第七巡察組組長畢建紅在接受今日鄧州采訪時說。
自5月5日進駐文渠鎮巡察以來,市委第七巡察組在著力發現問題、形成震懾、發揮“利劍”作用的同時,不斷強化為民情懷,緊緊圍繞群眾的“急難愁盼”事項,堅持邊巡邊改原則,把立行立改貫穿巡察全過程,以“立竿見影”的實效贏得了群眾信任、樹立了巡察權威,讓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泥水路變身水泥路
“村部門口的這段路啥時間能硬化,接送孩子不方便,光看村部這樣我都不想來辦事。”“是啊,你看門外柴禾亂堆,屋內柳絮亂飛,村部可代表著我們村的形象啊。”5月12日,市委第七巡察組到湯莊村召開巡察動員會,村民你一言我一句,說著自己的困擾。
原來,湯莊村村部與該村小學共用一個大門,門前只有一條1.5米寬的水泥路,其余是土路。每逢上下學,家長的車輛只能停放在車流量較大的文清路上,以致于經常堵車。該村一直有硬化路面的想法,但一農戶的宅基地正好在路上,沒有達成一致意見,導致路面一直沒有硬化。
巡察組了解情況后,當即下發整改通知書,要求該村一周之內整改完畢。巡察組與村干部一起到農戶家中做工作,擺事實、講道理,商量解決辦法。經過多次做工作,農戶同意硬化路面,擱置多年的“老大難”終于得以解決。
5月13日一大早,村里組織機械、工人對路面進行整修、硬化,并把路邊柴火、小菜園進行規整,圍上籬笆。5月16日,當巡察組檢查整改進度時,該村已整改完畢,村部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路面硬化后,我們接送學生停車也方便了,校門口也不堵了,來村部辦事也方便多了,巡察組真是辦了件好事!”說起巡察組辦的實事、好事,村民嘖嘖稱贊。
垃圾堆變身小游園
“我們把這三角地打造成游園,四周鋪設路沿石,對原有的樹木鋪上樹窩專用磚,安裝健身器材,再對路燈進行維修、更換。”文渠社區黨支部書記薛祖斌對正在查看整改進度的畢建紅說。
薛祖斌口中所說的三角地位于文渠鎮中心小學東大門口,文蔡路和伯侯路交匯于此,人流車輛較大。
別看此處面積不算大,但涉及一家單位、村集體土地以及2戶群眾宅基地。由于存在爭議,這塊三角地一直荒廢著,群眾把磚塊、生活垃圾都堆放在這里,氣味刺鼻,家長接學生都站在路上,造成交通堵塞,對村民的居住和出行都造成了影響。
2019年十三屆市委巡察時,就對該社區下發了整改通知書,因2戶群眾阻撓,只對部分地方進行了整改。第七巡察組決定對上次巡察結果進行落實,要求該社區立即整改,改善群眾生活環境。
薛祖斌立即帶領村小組組長,多次深入2戶群眾家中,說政策、講利弊,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商議解決辦法,得到了群眾的理解與支持。
為讓游園早日建成使用,巡察組和鎮村干部緊盯施工進度,及時協調解決推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嚴把施工質量關,配置完善便民服務設施,提升小游園的惠民服務功能。
“終于不用再捂著鼻子走路了,往后我們跳舞就來這兒跳,環境好還安全。”村民劉豐香高興地說:“巡察整改還真管事兒,困擾我們多年的問題終于解決了。”
拆除違建還路于民
文渠鎮老街村被湍河、扒淤河環繞,三面環水,是鄧州歷史上文化名村。
在人居環境整治行動中,老街村要求村民自行拆除違章建筑、廢舊房屋、殘垣斷壁等,但群眾行動緩慢,該村的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在全鎮評比中一直處于落后位次。
“村部門前那兩間違建都不拆,我們也不拆。”“你們出來進去看不見?為啥非盯著我們的房子?”群眾的話讓村干部啞口無言。
原來,村部前面一排有兩家住戶,東邊住戶在自家門前搭建了兩間房屋開了個小賣部。該村也想把它拆掉,但礙于情面沒有拆。
“我們在巡察過程中,看到該建筑位于村口,不僅影響了群眾出行,還影響了該村形象。于是給該村下發了整改通知書,要求立行立改。”巡察組副組長楊紅麗說。
該村立即與住戶聯系,告知其整改意見,在取得住戶同意后,動用機械,將違章建筑拆除,群眾拍手稱快,自覺拆除自家廢舊房屋,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有序推進。
“巡察組來了后,督促我們整改存在的問題,推動了問題有效整改。”該村黨支部書記冀紅六說,“下一步,我們準備把東邊這戶的房屋租賃過來,建成黨群服務大廳,方便群眾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