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網訊 今年以來,趙集鎮以開展鄭州“7·20”特大暴雨災害追責問責案件以案促改活動為契機,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重要論述和指示指示精神,以案件為鏡鑒,認真查擺問題,制訂工作臺帳,切實增強憂患意識、風險意識和底線思維。
該鎮成立以黨委書記呂忠山、鎮長呂瑞鋒為組長,其他副科級領導為副組長的以案促改領導小組,結合鄭州“7·20”特大暴雨災害暴露出的問題以及近年來趙集鎮汛期中存在的問題,在3月9日召開全鎮以案促改動員大會上,把以案促改工作與“觀念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有機結合,一體化推進警示教育、問題整改,切實達到“教育一片、治理一方”的效果。
“我們將圍繞以案促改工作中暴露出的問題,圍繞列出的整改目標任務、內容措施、整改時限和責任分工等方面,及時組織整改實施;圍繞各村在雨水中暴露出的問題,進行一次全面清理、評估,堵塞漏洞、補齊短板。”呂忠山說。
多措并舉見實效
在開展以案促改活動的同時,該鎮各項防災減災工作持續開展,務求活動取得實際成效。
該鎮多舉措開展宣傳活動,營造良好氛圍。合理運用電子屏、微信群、大喇叭、宣傳車等載體,宣傳防災減災基本知識。通過組織開展“防災減災救災知識”進校園、進社區,進一步提高社會公眾防災減災意識,營造了良好的防災減災社會輿論氛圍。
針對田間地勢低洼,容易形成內澇區域,各村開展土地溝渠“大疏通”活動,利用人工與機械相結合,清理溝邊雜草,暢通溝渠網絡,增強溝渠蓄水和防內澇能力,先后清理溝渠46公里,治理坑塘68個。此外,針對大雨期間集鎮易出現內澇的問題,鎮政府在集鎮北新修明渠70米,鋪設下水管道60米,疏通溝渠1000余米,將石家渡槽排向集鎮的雨水引流至仙河,徹底解決集鎮內澇問題。
同時,該鎮制定防汛應急預案,成立防汛應急指揮部。此外,組建搶險工作隊,其中鎮直各單位共99人,各村(社區)干部1350人;聯系轉移安置車輛11臺;儲存2噸食品及日用品,鎮加油站代儲2噸汽油、2噸柴油;各村配備安置及搶險工具,供銷社及各村備足照明器材、雨衣和搶險物資;將村組每十戶村民編成一小組,每組安排兩名在家的精干勞力擔任組長及副組長,手機保持24小時暢通。
與此同時,明確具體風險識別管控,制定有針對性的轉移方案。當河水流量距沿岸堤頂1.5米,暴雨持續水位仍快速上漲時,沿岸地區預先轉移。當局部降雨量達到100毫米以上,沿河地勢低洼村莊預先轉移。
模擬演練促提升
6月17日,在黑白洼村開展防汛應急轉移演練,模擬趙集鎮未來24小時將有100—150毫米大暴雨,黑白洼村可能出現受淹情況,該鎮立即啟動防汛2級響應。
演練中,黑白洼村提前確定了地勢較高的大趙崗自然村作為轉移場所,規劃了轉移路線,在沿途設置路標,并有專人帶隊。演練開始后,村干部在村部廣播室利用高音喇叭向村民預警。在村部外空曠處村干部搖動手搖報警器、敲響銅鑼,逐戶預警,提醒群眾轉移。針對村里的老弱病殘等特殊群體,實行一對一分包,黨員干部帶頭分包的辦法幫助困難群眾轉移。在集中轉移的同時,救援隊員、鄉鎮村組干部逐戶檢查群眾是否轉移完畢,確保不落一戶,不漏一人。
民警在安置點維護現場秩序,工作人員指導群眾排隊登記、測量體溫,同時給群眾發放飲用水、方便面等生活用品,保證轉移群眾基本生活需求。
經過全體人員的共同努力,黑白洼村的153戶437名群眾全部轉移到大趙崗村的轉移安置點,并安頓就位,演練圓滿結束。
該鎮人大主席陳鵬表示,通過多次防汛應急避險演練,對各重點村的防汛預案進行有效檢驗,使廣大干部熟悉了轉移流程,從而更好地保護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防汛救災也是一場大考,考驗著防災救災體系和應急管理能力。通過開展鄭州‘7·20’以案促改工作,我鎮認識到只有立足于防大汛、抗大險、救大災,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在行動上步調一致,盡可能把困難想得多一點、準備工作做得足一點,才能全面提高災害防御能力,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呂忠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