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網訊 近日,張村鎮堰子王營村申請的全市首家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簡稱“中國綠發會”)“堰子川濕地長廊”生態文明驛站,獲得專家委員會的核準獲批,成為我市第一家生態文明驛站。
據了解,“堰子川濕地長廊”是以堰子王營村PPP林地項目為基礎,涵蓋堰子河南側、南水北調中線干渠王營段兩側涵養林地等而形成的綠色生態區域,是該村對踐行生態振興這一路徑的有益嘗試。中國綠發會生態文明驛站的設立旨在引領帶動以綠色為基調的生產生活方式和發展理念,促進全社會對生態文明理念的認識提升和積極踐行。
今年以來,張村鎮堰子王營村駐村工作隊主動與多部門對接,指導鄉村產業發展和人才培訓,助力鄉村振興。先后與市公安局“三產融合區”分局交流,開展“五四青年節”聯誼活動;參與清華大學社會學系與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舉辦的“鄉村振興領頭雁計劃”第四期網絡培訓、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舉辦的“數字化+傳播”專題培訓;聯系北京昌平農家女實用技能培訓學校開展“金恵工程——鄉村振興有她”網絡培訓,村民王志華等喜獲結業證書;關愛少年兒童心理健康問題,設置“長腿叔叔”信箱;落實“廁所革命”提升工程。此次“堰子川濕地長廊”生態文明驛站的設立,將對推進我市鄉村振興綠色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作為“堰子川濕地長廊”生態文明驛站聯系人,張村鎮堰子王營村駐村第一書記金鑫表示,加入生態文明驛站體系后,堰子王營村將進一步調整思路,在生態振興上找突破口,以生態文明驛站為載體,把生態觀念灌輸到基層群眾中。做好整治村容村貌、生產生活垃圾處理、村級道路雜草處理等工作,為打造宜居環境提供保障;依托南水北調中線干渠涵養林帶、堰子河濕地公園等自然資源,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基地的守護者;依托村幼兒園進行自然教育,讓小朋友養成愛護地球、保護環境的習慣,與“長腿叔叔”信箱的志愿者一起做綠色文明使者。在產業振興方面發展高粱種植,把增收抓到黨支部手中,做群眾增收的引路者;落實“雙幫一推”活動,把鄉賢文化融入到社會治理中,推進鄉村人才振興工作,做群眾貼心的掌燈者;深入挖掘歷史文化,在文化振興方面尋找切入點,做群眾喜聞樂見的傳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