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堰鄉深入貫徹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和鄧州市兩會精神,動員全鄉上下拼速度、拼質量、拼結果,真正叫響‘鄧州發展 我的責任’。作為近郊鄉鎮,一定要主動加壓,務實重干,以極限努力拼爭極限業績,為我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日前,龍堰鄉黨委書記孫德朝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錨定“八大行動” 精準招商快上項目
龍堰鄉在招商引資、加快項目建設方面,采取了哪些有效方法和措施?
孫德朝:我們以“312”產業發展目標為導向,高位謀劃、大員上前、精準組團招商。嚴格落實“二分之一”工作法,建立書記、鄉長帶隊外出考察學習機制,對接長三角化纖紡織項目、珠三角先進制造業,深入挖掘資源,跟牢重點客商。已簽約的睿源紡織有限公司年產5000萬米滌綸面料項目、中澳偉業集團大灣區先進制造業項目就是積極對接,深入挖掘的結果。借助鄉賢尋商,積極開展人才回歸工程,打感情牌,把在外鄉賢登記造冊,逐人分析研究,對有創業激情和資源的鄉賢作為重點,利用春節、清明、中秋等時間節點,拜訪溝通,推介鄧州優良的創業環境,激發他們回鄉創業熱情。鄧州市雅洛服飾有限公司年產500萬件針織內衣加工項目和鄧州市青霖箱包有限公司年產150萬件箱包項目現已簽約落地。壓實責任留商,把任務分解到每一名班子成員、每一個單位、每一個村,在服務項目、助推發展上顯擔當、展作為。在項目建設上做到“保姆式”服務,積極協調項目建設用地、用電、廠房、手續辦理等問題,傾力推動項目落地生根。
做強“1+N”產業體系 發展壯大特色產業
在“1+N”鄉村振興產業體系發展方面,龍堰鄉是如何指導發展特色產業的?
孫德朝:龍堰鄉針對現有的紅薯生產加工、“兩牛”產業、水產養殖三大產業體系,每個產業成立工作專班,書記、鄉長牽頭,主抓領導負責,有序推進落實,努力破解市場主體增速乏力、生存困難的被動局面。我們依托紅薯產業協會,以“渠首紅”特色農業產業園為中心,帶動周邊鄉鎮的合作社和種植大戶加入產業協會抱團發展,今年的重心是積極推廣、擴大種植面積,建強產業鏈條。持續完善“聯農帶農”機制,帶動群眾增收,確定以唐棚村中宇水產養殖項目為龍頭,帶動觀賞魚、小龍蝦、泥鰍等水產養殖,推動育苗、生產、銷售、服務等全產業鏈發展。“兩牛”產業以馨潤乳業為龍頭,建成奶牛產業集聚區,形成奶牛全產業鏈。整合肉牛養殖資源,在資金、用地、技術等方面做好配套服務。將品牌打出去,價格提上去,做到“產”無慮,“銷”無憂,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領先地位和較好利潤,使鄉村特色產業建成實實在在的富民產業。
立足近郊鄉鎮實際 主動擔當服務大局
龍堰鄉毗鄰市區南郊開發區,是如何發揮“區位”優勢服務全市發展的?
孫德朝:龍堰鄉充分發揮區位優勢,高效保障開發區用地需求,服務全市發展大局。只要有征地任務,主要領導牽頭,配強工作專班,及時化解難題,快速保障推進。選優培強207國道沿線村的“兩委”班子,增強戰斗力,跑出“加速度”。日常工作中注重加強與開發區等相關單位的對接溝通,及時了解用地需求,對擬征收土地的位置、面積等提前謀劃,科學布局,有效統籌項目建設和農業生產,下好“先手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