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市夕陽紅藝術團自1994年4月20日成立,三十年來,在市委老干部局的大力支持下,始終堅持以市老干部教育活動中心為主陣地,以政治素質高、藝術造詣深的離退休干部為核心力量,秉承‘面向社會、宣傳鄧州’的宗旨,以送科技、送文化、送教育為己任,不計個人得失,無私奉獻,為鄧州的精神文明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日前,鄧州市夕陽紅藝術團團長趙友敬在接受采訪時說。
三十載悠悠春秋,夕陽紅藝術團自編自導了500余個精彩節目,演出場次逾千,觀眾人數高達百萬。多次登上國家、省、市的藝術大賽舞臺,受到了廣泛的好評。
該團曾榮獲眾多優秀組織獎、優秀節目獎及表演一、二、三等獎。2001年、2017年被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省委老干部局、省文明委命名為全省離退休干部先進集體;2017年,夕陽紅藝術團榮獲河南省委老干部局頒發的“先進社團”稱號,在南陽市歷屆離退休干部藝術節中屢創佳績,分別榮獲不同層次獎項。
唱響主旋律 不忘初心跟黨走
三十年來,夕陽紅藝術團始終堅持黨的領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緊緊圍繞市委政府中心工作,開展了一系列內容豐富、形式新穎、活潑有序的文化活動。
夕陽紅藝術團一直以高雅精湛的藝術形式,歌頌黨的偉大光輝,傳承紅色基因,講述動人的鄧州故事,展現夕陽紅無限風采。“特別是近年來,藝術團舉辦了大型廉政文化和‘金秋頌’綜藝專場。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中,創作了器樂合奏《移民情》,用激昂的旋律歌頌了十幾萬庫區移民舍小家為大家的崇高精神。在學雷鋒活動中,編排了音樂快板《雷鋒永活我心中》,謳歌了雷鋒戰友在鄧州的先進事跡。為新農村建設創作了充滿活力的舞蹈《小村微信群》,展現了新農村的風貌。”鄧州市夕陽紅藝術團辦公室主任馬大可如數家珍。
此外,藝術團還通過戲曲小品、話劇、山東快書等多種藝術形式,深入廠礦、農村巡回演出,宣傳了鄧州的“4+2”工作法和社會治理成果。在慶祝建黨百年華誕時,送戲下鄉、送戲進校園,宣傳黨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在南陽、鄧州的紅歌大賽中,藝術團成員們個個積極踴躍,以高亢激昂的歌聲、壯觀磅礴的氣勢榮獲嘉獎。
寓教樂萬家 深入城鄉暖民心
三十年來,夕陽紅藝術團由初創時的8個人發展到今天的3000余人。藝術團成員們雖然平均年齡已經超過六十五歲,但是他們憑著對黨的忠誠和對藝術的摯愛,堅持活躍在鄧州城鄉的街頭公園、廠礦學校和田間地頭,用多姿多彩的藝術形式宣傳政策、傳承文化、活躍生活。大家用歌聲傳遞快樂,用舞蹈點亮生活,用管弦激越人生,將最美好的祝福送到千家萬戶,將最動人的旋律播撒在城鄉的每個角落。“慰問養老院、送溫暖進社區等活動,已成為常態。團員們的足跡遍布鄧州的每個角落,成為城鄉間最美麗的圖畫。”馬大可自豪地說。
藝術團在傳播正能量的同時,還積極舉辦盤鼓、腰鼓、廣場舞、模特等培訓活動,推動全民健身運動蓬勃發展。在市委宣傳部、文廣旅局的支持下,成功舉辦了五屆全市廣場舞大賽,不僅豐富了老年人的業余生活,也為大家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臺。在各類比賽中,他們屢獲佳績,為鄧州爭得了榮譽。2018年,在全國全地形車錦標賽鄧州站開幕式上,藝術團的百人秧歌、百人盤鼓、百人太極扇等節目進行了震撼人心的精彩表演,贏得了來賓的交口稱贊。每年的元宵節,藝術團組織的大型民俗踩街活動,旱船、花轎、馬戶驢等傳統節目,為節日奉上了一份文化大餐,更成為鄧州街頭的一道亮麗風景。
管理提效能 與時俱進帶隊伍
“鄧州市夕陽紅藝術團始終堅持黨建引領,不斷加強自身建設,提高管理水平。團隊領導均由黨性強、業務精、熱心公益的退休同志擔任,他們以身作則,帶領全團成員盡職盡責,改革創新,謀劃發展。”趙友敬告訴記者。
為規范藝術團的活動,鄧州夕陽紅藝術團特制訂《夕陽紅藝術團章程》,使組織機構不斷完善。設立了團長、藝術顧問、副團長等職位,明確職責分工,確保各項工作有序開展。同時,還建立了完善的活動制度,堅持每月召開例會,及時總結工作,發現新問題,研究新方法,推動藝術團不斷向前發展。
馬大可介紹,朱興安、李生黨等副團長,自藝術團成立就在團內服務,為藝術團的發展立下汗馬功勞。他們注重培養團員的創新意識和團隊協作精神,鼓勵大家積極參與各類活動,發揮自己的特長和優勢,為藝術團的發展貢獻力量。同時,他們帶領藝術團還加強與其他藝術團體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動鄧州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
“在未來的發展中,鄧州市夕陽紅藝術團將繼續踐行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不斷推出更多優秀作品,為鄧州的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更多力量。我們相信,在全體成員的共同努力下,夕陽紅藝術團的未來一定會更加璀璨,成為鄧州文化事業的一張亮麗名片。”趙友敬信心滿滿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