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為自然資源和規劃管理工作指明了清晰的方向。全會強調的可持續發展理念、綠色發展思路等,對自然資源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鄧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組書記、局長姚進儒表示,“在新的發展階段,自然資源部門肩負著更為重大的責任,必須深刻領會全會精神,按照中共鄧州市委十四屆六次全會要求,積極應對各種挑戰,為全市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自然資源保障。”
強化自然資源服務保障。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優化土地管理,健全同宏觀政策和區域發展高效銜接的土地管理制度,優先保障主導產業、重大項目合理用地,使優勢地區有更大發展空間。”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根據城市發展規劃和產業布局,合理確定土地供應的規模和結構。堅持提前謀劃,科學推進,精準掌握報地政策和用地需求,爭計劃、調規劃,專人專班,變“項目等地”為“地等項目”,針對先進制造業開發區、統籌城鄉發展實驗區、商務中心區范圍內納入省市重點項目的,提前考慮、統籌布局,優先保障民生工程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用地需求,提高土地資源的配置效率。
優化國土空間發展格局。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健全主體功能區制度體系,強化國土空間優化發展保障機制。”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高質量編制國土空間規劃,統籌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實現一本規劃管到底、一張藍圖繪到底。鄧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已批復,要圍繞助力鄉村振興,繼續推進市域160個實用性村莊規劃和388個通則式村莊規劃編制工作,切實提高鄉村規劃管理的科學性。
推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優化城市工商業土地利用,加快發展建設用地二級市場,推動土地混合開發利用、用途合理轉換,盤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圍繞“布局集中、用地集約、產業集聚”的原則,構建“先存后增、以供控批”的土地利用新機制,鼓勵和引導招商引資建設項目優先使用存量土地,提高總體土地利用水平;積極配合開發區,持續開展清算、清場、托管、利用、處置“五步工作法”,對涉法涉訴企業土地盤活利用。今年以來,我市已盤活批而未供土地2720畝,處置閑置土地539畝。
不斷加大耕地保護力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改革完善耕地占補平衡制度,各類耕地占用納入統一管理,完善補充耕地質量驗收機制,確保達到平衡標準。”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確保耕地數量不減少、質量不降低。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牢牢守住耕地紅線,利用衛片執法和“天眼系統”攝像頭,發揮“一網三長”日常巡查作用,構建起天上有衛星、空中有探頭、地上有田長的全方位立體巡查新格局。加強對耕地占補平衡的管理,嚴格審查補充耕地的質量和數量,堅決杜絕虛假補充耕地的行為。
提升森林資源管理能力。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加快完善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體制機制。”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加大對森林的保護力度,嚴厲打擊盜伐濫伐、非法占用林地等違法行為。推進森林生態修復工程,提高森林覆蓋率和森林質量。提高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積極開展河南省第二次森林資源普查。2024年我市計劃完成1.3617萬畝營造林任務,其中:山區石漠化造林2317畝,退化林修復3300畝,封山育林7500畝;農田防護林500畝。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不斷深化萬人助萬企活動,定期走訪企業,主動上門服務,為企業發展“問診把脈”;對重點項目落實專人跟進,實行全鏈條跟蹤服務,積極服務項目企業用地需求。持續推進不動產登記便民利民改革,全面推行新建商品房“交房即交證”;探索實施存量房“帶押過戶”新模式;首創“一次性委托”,化解不動產“登記難”;加快實現全類型登記業務全省通辦、異地可辦。
構建自然資源數據平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管理制度體系,完善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權委托代理機制。”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全面開展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清查,在全市范圍內,對全民所有土地、礦產、森林、草原、濕地、水等6類自然資源資產進行全面清查,查清資產實物量,核算價值量,摸清各類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底數,逐步理清使用權狀況,建立完整的自然資源資產數據庫,形成資產“一張圖”,實現資源數據的實時更新和共享,為政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