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鄧州》作為地域特色十分明顯的地方媒體,創刊十周年了。作為熱心讀者和作者,我發自內心地表示祝賀。祝賀這份我們自己的報紙,越辦越好!
我是一位退休教師,退休后喜歡寫點散文、詩歌、言論、隨筆。我本沒有投稿的習慣,平時寫出來的東西,多是存在電腦上,沒事時翻出來自我欣賞。朋友見了,鼓勵我說,你寫這些東西都挺不錯的,應該拿出去發表,可以擴大一些受眾和社會影響。
還有人告訴我,咱們鄧州市委機關新辦了一份報紙,叫《今日鄧州》。報紙四版開設有《老年天地》《行走穰原》等適合你的版面,發表文學歷史和言論類文章,不妨投一下試試。
能在一個當地有影響的報紙上發表文章,那該是多么榮幸的事!于是我挑選了兩篇自認為不錯的文章,發到了《今日鄧州》郵箱里。
這兩篇文章在兩周時間內陸續發表了??吹綀蠹埳系橇宋业奈恼?,文友、同事、學生紛紛打電話表示祝賀,祝賀我開辟了一個新的天地。我也開始了和《今日鄧州》的密切交往,和這份報紙交上了朋友。從那以后,這份我感到親切的報紙上,經常有我的文章發表。這也極大激發了我的創作熱情,寫作勁頭越來越足。
每次拿到登載有我文章的報紙,我都會仔細地閱讀。有時還會找來原稿對照,看哪些地方作了修改,思考為什么要改,從中學到編輯的點睛文筆,從而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閱讀別人的文章,欣賞別人寫作的角度,立意的高度,結構和語言表達的匠心,受到觀察和表現生活的啟發,開闊了我的選題思路,提高了寫作本領,也結交了更多文友。
因報紙平臺的關系和報社記者的推薦,我在多次采風活動中,還結識了不少愛好書法、美術和攝影的朋友。其中,就有被稱為攝影大師的李明申。
前年,李明申老師讓我欣賞了他的得意之作《塬上金秋》。那是他幾年前到黃土高原采風拍攝的。欣賞之余,我通過查找資料,學習攝影知識,寫出了一篇賞析文章《高原美景入畫來》?!督袢锗囍荨泛芸炀桶l表了。有朋友看到后,對我說,真沒想到,你竟然還有跨界評論的能力!
最難忘的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嚴重,《今日鄧州》發表了我的《再唱一曲愛國主義的壯歌》。那是我讀《詩經 秦風 無衣》寫下的讀后感,是我在特定情況下閱讀古典詩歌靈魂震顫后的記錄,為戰勝新冠肺炎疫情增強了信心與勇氣。發表之后引起很大反響,還受到市領導的夸獎。我也為戰勝疫情盡了一份心,出了一份力。
最讓我感到欣慰的是,在南水北調中線通水五周年的日子里,報社舉辦紀念活動,開展征文比賽。我寫了一篇散文《渠首,渠首》,滿懷真情回憶了鄧州民工當年艱苦奮斗創造的業績,以及展現出來的寶貴精神財富——渠首精神,還有我當年和后來圍繞渠首工程發生的事。這篇文章在征文中榮獲一等獎。那次評選獲一等獎的僅有兩人,另一位是鄧州的文學大家劉德洲。那次獲獎是我在文學創作之路上的一個重要節點,在鄧州文化圈里的名聲提升了不少。
在和《今日鄧州》聯系的過程中,我還結識了不少報社的朋友。記者、編輯李中賀,為我的兩本書提供了書法作品,他的墨寶給我出的書增光添彩。記者李永先特意為我的書《讀書真好》出版寫了一首詩:“學海有路敘勤勉,授業解惑說要點。開卷明義張綱目,桃李不言宗旨現。三尺講壇成大器,年逾古稀老若仙。不負壯志師德馨,穰原育人書如山。”這首詩高度贊揚了我的教學工作,熱情鼓勵我不斷創作,再攀高峰。姑且不論詩的水平高低,就那份反復推敲的耐心就令人十分感動:這首詩以藏頭詩的形式還隱藏了八個字,從第五個字豎著往下看,也是一句話——敘說張宗成老師書。
《今日鄧州》,我的良師益友!你為我的成長進步加速,為我的老年生活添趣。我會把你作為我肝膽相照的摯友,經常關注你,支持你,為你的興旺發達增磚添瓦。
(作者為退休教師,河南省特級教師,鄧州市李賢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