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白駒過隙。轉眼之間,《今日鄧州》創刊至今已經整整十年了。
十年來,我與《今日鄧州》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在報紙創辦前后,市委宣傳部的領導和報社負責人,多次邀請我參加不同形式的座談會,就報紙的定位、新聞來源渠道、質量創新以及版面設計等方面,進行廣泛深入地探討。不管是在公眾場合,還是個別征求意見,我都暢所欲言,大膽講,放開說,真正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2016年10月下旬的一天,中組部準備出一本宣傳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的書籍。河南省選中了鄧州市學雷鋒標兵宋清梅,要求寫一篇報告文學,字數不少于20000字。時間限制兩天半,過期等于棄權。市領導經過研究,把這個艱巨的任務交給了我。面對領導的信任,我不懼時間緊、任務重,二話沒說,立即帶著兒子劉鈺去找宋清梅團長。我負責采訪,兒子負責照相。經過兩天的忙碌采寫,提前半天完成任務。標題為《梅香飄神州》,順利上報中組部。
時任《今日鄧州》總編輯許光選聞訊后,覺得題材重大,典型突出,有必要在我市重點宣傳推介。他給我打電話,讓我把報告文學發給他。兩天后,文章在《今日鄧州》全文發表,好評如潮。
幾個月后,許光選同志就“編外雷鋒團”如何形成,讓我寫一篇理論探討文章。我結合自己平時對“編外雷鋒團”的深刻了解,從“身體力行學雷鋒、營造氛圍學雷鋒、薪火相傳學雷鋒”三個方面,寫出了這個聞名遐邇的先進集體形成的原因。又從“堅信雷鋒精神偉大,才能持之以恒學習不動搖;把握雷鋒精神實質,才能持之以恒學習不走樣;立足崗位與時俱進,才能持之以恒學習不間斷”三個方面,寫出了“編外雷鋒團”精神對人們的幾點啟示。這篇《“編外雷鋒團”形成的原因及啟示》,先后在《今日鄧州》2017年3月27日和3月30日刊登。
自古以來,鄧州就是一個地靈人杰、聚沙成塔的地方,在這塊熱土上,先后孕育出“憂樂精神”“雷鋒精神”和“渠首精神”,成為推動鄧州市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不竭動力。2017年9月初,許光選同志找到我,談及市委領導十分重視鄧州的“三種精神”,希望我寫一篇評論員文章,為下一步推動“三種精神”大討論開個頭。當時,我擔心文章質量要求高,涉及不同的政治文化層面,內容不好把握,怕完不成任務,交不了差,就推辭道:“許總編,這個題材比較重大,你還是讓別人來寫吧。”
光選同志對我說:“你不要推辭了,這個事我考慮很長時間了,你是最合適的人選。因為你寫過‘編外雷鋒團’和渠首的長篇報告文學,你又是范仲淹研究會會員,寫過有關憂樂思想的多篇理論文章。你對‘憂樂精神’‘雷鋒精神’和‘渠首精神’這三個方面頗有研究,因此,我就選定由你來寫。”
接受任務后,我認真思考、精心打磨,寫出了《唱響三種精神,高揚鄧州名片》,以“本報評論員”名義,發表在《今日鄧州》9月9日頭版頭條位置。
十年來,作為一名通訊員,在與《今日鄧州》廣大新聞工作者的交往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他們用理想播種,用汗水灌溉,用心血滋潤,用彩筆耕耘,精心哺育出多姿多彩的《今日鄧州》之花。是他們嘔心瀝血,讓讀者明確了方向,堅定了理想信念,增強了愛黨愛國愛民的政治覺悟;是他們用辛勤的汗水,讓讀者了解到鄧州在黨的建設、工農業生產、城鎮建設、文教衛生、醫療和社會保障等方面的發展變化;是他們用火熱之心,指導基層通訊員采寫稿件,齊心協力宣傳鄧州,推介鄧州。
十年來,《今日鄧州》根植于鄧州沃土,努力當好黨和人民的喉舌,為鄧州改革發展鼓與呼。我衷心祝愿《今日鄧州》今后的路越走越寬廣,越走越扎實,繼續為勤勞勇敢的鄧州人民,譜寫出更加動人的贊歌!
(作者為中國詩歌協會會員、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河南省影視家協會會員,出版多部文學作品,擔任編劇的《毒牙》《利益的較量》等電視連續劇在全國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