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網訊 “海波,麥都收完了吧?”“準備啥時候種?”5月27日一大早,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高級農藝師趙海萍就來到腰店鎮黃營村種植戶王海波家中,詢問搶收搶種情況。
“趙老師,你看這墑情中不中?再晚兩天種,怕是要誤了農時。”王海波望著自家五六百畝剛收割完小麥的土地,既興奮又有些發愁。
趙海萍蹲下身,手指熟練地捻開土塊,又拿出土壤墑情監測儀器插入田間,在田地里多個點位進行監測。
“你瞧,咱這塊地土壤相對含水量只有35%,不利于出苗,但還是要早點種上,種下之后澆上‘蒙頭水’,保證出苗整齊。”趙海萍拿著手機,與王海波一同查看監測結果,并詳細地給他講解種植要點:“土壤肥力不錯,但微量元素有點失衡,種玉米時基肥里加1公斤鋅肥,能提高玉米的抗逆性和結實率;花生喜歡砂質土壤,這地的排水系統還得再疏通下,不然下雨容易積水爛根。”
趙海萍還現場示范了如何調整播種機的深度和行距,確保種子均勻分布,疏密得當。
王海波一邊聽一邊點頭,按照趙海萍的指導,迅速組織人員和機械開始播種。
農諺講“夏種無巧,越早越好”。這兩天我市天氣晴好,氣溫適宜,正是搶種的黃金時機。據天氣預報顯示,6月1日之后我市將有降雨過程,這既帶來了墑情的利好,也給搶種工作增加了緊迫感。趙海萍憑借豐富的經驗和專業知識,為農戶們排憂解難,確保在最佳時機完成播種。
當天下午,趙海萍又來到桑莊鎮桑莊社區張正展的田間,這是他第一年發展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這種種植模式能充分利用土地資源、提高單位面積產量,但對技術要求較高,怎么播種、除草、施肥讓張正展一頭霧水。
“趙老師,這幾天把我愁得喲,你來了我就放心了。”見到趙海萍,張正展緊鎖的眉頭舒展開了。
“只要技術掌握了,啥都不怕。”趙海萍說,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采取“兩行玉米+四行大豆”的間作模式,土壤質地黏重的地塊宜淺播,質地偏砂地塊宜深播。建議使用納入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的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專用播種機,也可采用按照農藝要求改造的現有播種機分別進行播種。
趙海萍蹲在地里,手把手教張正展如何確定大豆和玉米的種植間距,“大豆行距30厘米,玉米帶與大豆帶間距70厘米,玉米行距40厘米,這樣有利于發揮玉米的邊行優勢,實現玉米產量基本不減、增收一季大豆,是傳統間作套種技術的創新發展。”她還不忘提醒農戶,播種后要注意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提前做好預防措施。
“有趙老師在,我心里踏實多了,就像有個農技專家隨時在身邊!”張正展按照她的指導,認真操作,地里一片繁忙而有序的景象。
除了在田間地頭的現場指導,趙海萍還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為農戶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她每天在“農技服務群”發布最新的天氣預報、農事提醒以及病蟲害防治知識。每當農戶在種植過程中遇到問題,她總是第一時間在群里回復,提供解決方案。有時候,她還會通過視頻連線,遠程指導農戶解決生產中遇到的疑難問題。
眼下,正值“三夏”大忙時節,田野里農機穿梭、人聲鼎沸,處處都是搶種的熱鬧場景。在這幅忙碌的生產畫面里,“趙海萍們”就像一顆“定盤星”,奔走在各個村莊的田間地頭,給農戶們送去技術支持,帶領大家搶抓農時,在廣袤的田野上播下希望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