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 id="tqfhi"><label id="tqfhi"></label></pre>

  • <acronym id="tqfhi"><label id="tqfhi"><xmp id="tqfhi"></xmp></label></acronym>
    <track id="tqfhi"><ruby id="tqfhi"><menu id="tqfhi"></menu></ruby></track>

    嘉峪關散記

    2018-12-24 14:53:09 作者:趙光選 來源:鄧州網
    分享到:
      讀小學的時候,就知道萬里長城西起甘肅的嘉峪關,東到河北的山海關。自己總渴望有機會到嘉峪關看一看,好些年過去了,都沒有機會。2018年的國慶長假時,機會終于來了。

      從鄧州坐上火車,一路西行。過蘭州后,戈壁與荒草盡收眼底,難得見到城市和村莊,心緒被寂寞纏繞。好在硬臥的對面是母子倆人,也是外出旅游的,相互間談天說地,倒也有趣兒。

      到嘉峪關,已經是下午6點多了,出車站后,妻妹早等在那里。坐上車,沿街樹木蔥蘢,街道干凈整潔,涼風習習。

      第二天,妻妹夫排了半天隊才購得門票,我們隨著旅游人群向關城走去。老遠就看到關城旁邊挺立著一棵高大的楊樹,待走近樹旁,它有幾人合抱那么粗,枝葉紛披,蒼翠蔥蘢,高大壯觀。樹下插有一塊名為“左公楊”的標牌,標牌上寫著:過去,在嘉峪關一帶,人們可以看見一些參天的古楊柳。關于這些古楊柳,還有一段傳說,一直流傳至今。左宗棠來到嘉峪關,眼里看見的除村邊宅旁幾棵寒風中的樹木外,便是稀稀疏疏生長在戈壁灘上的駱駝草。為了穩定軍心,左宗棠命令全體軍民加寬道路,在道路兩旁大量種植樹木。過了些年,道路兩旁的白楊綠柳逐漸長成大樹。據說,這棵古楊就是那時栽的,因此,一直被稱為“左公楊”。

      嘉峪關歷史資料上說,自古河西種樹最為難事,左宗棠西征討伐阿古柏叛亂時,命令軍隊沿途遍栽楊柳,涇川以西竟形成“連綿數千里綠如帷幄”的塞外奇觀。左宗棠不僅重視種樹,還嚴加管理。他凱旋酒泉后,聽說有一農民騎毛驢進城辦事,將毛驢拴在樹上,毛驢悠然自得地啃著樹皮,無人過問。便下令在鼓樓前將毛驢斬首,且下發通告:“若再有驢毀壞樹木,主人與驢同罪,格殺勿論。”一時間,左公斬驢護樹傳為佳話。

      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楊昌浚應左宗棠之約西行,被戈壁荒漠中坦途綿延、楊柳夾道和綠樹成蔭的景象所感動,遂在一棵柳樹上刻下這樣一首詩:“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渡玉關。”這首詩贊嘆左宗棠筑路植樹給戈壁荒漠“引得春風”的美景,實際也是在頌揚左宗棠筑路植樹以改善當地人民生存環境的功績。這么說來,后人給這些古楊柳“冠名”“樹碑立傳”,其實是為了緬懷、禮贊左宗棠的歷史功績。

      走進嘉峪關關城,就如同走進了迷宮。城中有城,樓宇相連,古老的建筑藝術,完美的防御體系,令人嘆為觀止。進入外城,我見到的是一座韻味無窮的文昌閣,它是駐守嘉峪關文官辦公的地方,也是文人墨客清談會友、吟詩作畫的好去處。每年五月初三,關上就會演戲,戲樓兩邊柱子上的一副對聯道出了人情世態:“離合悲歡演往事,愚賢忠佞認當場”。讀后令人浮想聯翩,遠去的是舞臺的熱鬧,清晰的是人生的真諦。

      往事如煙。如今只留下這詩意的絕唱,似乎在向人們訴說著當年舞臺的熱鬧。從外城關門進入,便是甕城,它是兵家巧布的機關,敵人一旦誤入,則如甕中捉鱉。與之相對應的是西甕城,劈門南向,不與內城直通,成為內城的第二道防線,這樣整個城池就顯得更加幽深,增添了幾分神秘。而門額上的“會極”二字,又折射出一股濃濃的友情,它意味著從西域來的諸侯、仕宦、商旅,可以親善友好地在這里相會。而更令人神往的,則是“會極”樓后檐臺上一塊極不起眼的青灰色城磚。據說,明朝正德元年修建城樓時,有位叫易開占的工匠,他工于設計和計算,不僅設計了布局精巧、結構堅固的建造方案,還精確地計算出用料數量。當他把設計方案和用料計劃交給負責承建工程的監官時,監官根本不相信這個土氣的工匠會有如此神算,就故意在易師傅的備料中多加了一塊磚。經過無數晝夜的辛勤勞作,工程竣工時,多出的一塊磚讓眾工匠都捏著一把汗。因為施工前,易師傅曾向監官立下了“軍令狀”,如果多出一塊磚,寧肯受罰。面對刁鉆的監官,只見易師傅不慌不忙地把它放置在閣樓的后檐臺,并對監官說,那是一塊定城磚,要是搬掉,全城就會倒塌。監官聽易師傅這樣一說,只好灰溜溜地走開了。為了頌揚這位能工巧匠,人們便把這塊青磚放在檐臺可望不可及的地方,以示紀念。

      漫步走出關口,踏著昨日的古道,眼前忽然開闊起來,關外一片戈壁,枯黃的野草帶著一點少許的綠色,在陽光下萎靡不振,零落在戈壁上,東一蓬,西一簇的。賣紀念品的,照相留影的,嘈雜而熱鬧。再往前,嗬,七、八匹駱駝臥在地上,帶著鞍子,供人在附近騎行游玩。與駱駝的主人搭話,他們都是當地的農民,生意好時,一天能掙一、二百元,真是靠山吃山啊。極目遠眺這戈壁灘,連視線都累得看不到盡頭。地面上散布著許多的石頭,大多是鵝卵石,詢問后才知道,這里很多年前是有水的,凄涼的戈壁正是沒有了水,才干涸成今天的模樣。

      在這戈壁灘上,回頭看那匾額上三個斗大的字:嘉峪關!鐵鉤銀劃,蒼勁有力。

      嘉峪關,這宏偉的山關!凝望著你,我似乎又走在了樓蘭古道,絲路漫漫,駝鈴聲聲……如今山關依舊,然而歲月的變遷留給她的卻是歷史的滄桑!望著她挺立的身軀,我讀到了一種古老民族的東方性格。你,是萬里長城的起點,古老而神秘,雄偉而悲壯!你,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縮影,連接著昨天與明天,連接著希望與理想,連接著自豪與輝煌!

    分享到:
    国产激情高中生呻吟视频_欧美缴情站三五影院_4399韩国日本电影_亚洲春色CAMELTOE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