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 id="tqfhi"><label id="tqfhi"></label></pre>

  • <acronym id="tqfhi"><label id="tqfhi"><xmp id="tqfhi"></xmp></label></acronym>
    <track id="tqfhi"><ruby id="tqfhi"><menu id="tqfhi"></menu></ruby></track>

    碓 臼

    2022-11-10 16:13:29 作者:程金順 來源:
    分享到:

    一個大碓臼(石擂臼)孤零零地守在一戶人家的樓門前,上面落了一層樹葉,臼窩里蓄了一坑水,水色發紅,里面有幾只孑孓在自由自在地游動著。

    主人在離開時,不僅鎖好了門戶,也用塑料布蓋好了碓臼。怎奈主人離開的時間太久了,樓門的鐵鎖已生了銹,蓋在碓臼上的塑料布,在風吹日曬下已嚴重風化為碎末,并被風吹得無影無蹤。那個放在碓臼窩里的碓錐,是一個長長的上小下大,略呈圓柱體的河光石,碓錐露出水面的手柄部分,仍隱隱閃著光滑。

    每次我經過這家門前,都會不由自主地看一眼這個碓臼,心中莫名地生出一種失落和凄愴。從歷史深處走出來的碓臼和石磨、石碾、石滾、石砧一起,正告別一個時代,遺落在歲月深處。

    走近碓臼,我能看見臼體外那一道又一道鋼釬雕鑿的印痕,深深的碓窩,光滑的窩壁,留著碓錐與碓窩撞擊時的斑斑點點。每一個斑點上,似乎仍回響著沉悶的碓錐撞擊聲,蓄積著糙米、谷子、小麥、玉米、紅薯干的五谷香;辣椒、花椒、八角、桂皮、草果、砂仁等佐料香。那坐在石臼旁,手握碓錐,捶打谷物、佐料的人,走了一代又一代,身影越來越模糊,直至最后消失不見,只留下碓臼在風雨中深情守候。

    它也許是大山一角,曾有崚嶒的體魄,嵯峨的氣勢,猶如韓愈筆下的石鼓。當年周宣王為了重振朝綱,帶領天下諸侯到岐山狩獵,滿載而歸,為了記錄這次狩獵的盛況,才“鐫功勒成告萬世,鑿石作鼓隳嵯峨”,而作為碓臼的這塊石頭,卻沒有這樣煊赫,它只不過是村民為了加工食物的需要,才鑿石做臼毀嵯峨的。

    當初,村民們只是為了滿足低微的生活需求,拿著鐵錘、鋼釬,拉著架子車,走進深山,揀選作碓臼的石材,而它,花崗巖質地,成了做碓臼的上選。鐵錘與鋼釬共舞,汗水與火星齊飛,它脫離了大山的懷抱,登上了他們的架子車,在一路吱呀,一路歡歌中,來到農戶的門前。

    經過半個多月的鋼鏨與鐵錘的精心洗練,一道道鑿痕,毀掉了嵯峨,成就了碓臼的形狀。村民們又從河里找來圓柱狀的河光石,作為碓錐,從此開啟了它撞擊人生之旅。也許是一把稻谷,也許是一把玉米,更多的是紅薯干,樹根樹葉,只要能裹腹,能度命,都可以在碓臼里加工。

    考究人類的歷史,總是與石頭有關,又不斷地在與石頭告別。“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那石砧上的搗衣聲,曾錘碎了思婦的掛念。麥場上石磙子吱吱呀呀的吟唱,曾圓著農民豐衣足食的夢,石磨、石碾、石磙、石砧、碓臼,伴隨著人類一路前行,成為人類成長的見證。

    進入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電磨擔當起加工糧食的重任,石磨石碾便漸漸退出舞臺,留在村落的一角,任風雨在上面彈奏著歲月的挽歌,而碓臼仍風光無限,秀珍版的小石磨也大行其道。

    春節來臨,熙熙攘攘的街頭,總有幾盤小石磨在飛轉,八角、花椒、草果、砂仁、桂皮、茴香籽從石磨里飄出濃郁的香氣,胡椒、辣椒的辣味,永遠是那么六親不認。

    村子里的碓臼也忙碌起來,誰家門前有一個碓臼,誰家門前就熱鬧非凡。人們用簸箕端著辣椒、花椒、八角、肉桂等香料,篩子、刷子、勺子齊上陣,家庭主婦后面跟著男勞力,專門負責錘碎這些東西。

    于是,村子里咚咚咚的撞擊聲,一天響到晚。加工最多的是辣椒面,其次是花椒、茴香籽、芫荽籽,山村人家,能用上肉桂、砂仁便是奢侈,數量之少,是經不起小石磨糟蹋的。

    每到春節前,父母為了加工香料,在石碓臼旁一忙就是大半天。沉重的碓錐,在父親的手里一下又一下的用力舉起,一下又一下的重重落下,辣椒和八角的辣香味在空中飛舞。母親在一旁用小篩子篩錘碎的香料,那場面,見證著父母的配合默契,也讓我聞到了生活馨香。慢慢的,父母已進入耄耋之年,再也舉不動石錐,老家門前的那個碓臼,和父母一起,苦守著流失的歲月,等待著遠方兒女的歸來。

    成家后,每到年節,我也在碓臼上錘擊過年的香料,妻在一邊一遍又一遍將錘碎的香料篩面,碓臼前的勞碌,續寫著父母的故事,延伸著家的溫馨。

    移民搬遷,我們舍不得丟下碓臼,幾百斤重的碓臼連同家具一起上車,到移民村安家落戶,移民村每到年節就會響起碓臼沉重的撞擊聲。

    現在,破壁機已走進千家萬戶,代替了碓錐沉重的撞擊聲。村里這戶人家門前的碓臼,和我老家門前的碓臼一樣,都淪落在歲月的風塵里,任寂寞在上面層層堆積。

    韓愈筆下的石鼓,因珍貴的石鼓文,已在國家博物館里得以珍藏,而遺落在鄉間的石臼呢,與石磙、石碾、石砧一樣,皆是民間俗物,只能埋沒荒野,無人眷顧了。經年之后,或許能勾起人們對故鄉的一縷記憶。

    我久久地站立在碓臼跟前,眼睛一遍又一遍撫摸著它石質的身軀,品讀著它堆滿的落寞。

    碓臼無言,我亦無語。

    分享到:
    国产激情高中生呻吟视频_欧美缴情站三五影院_4399韩国日本电影_亚洲春色CAMELTOE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