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網訊 隆冬季節,天寒人不閑。
北王營村是2011年8月為支持南水北調工程從祖居的淅川縣香花鎮搬遷到鄧州市穰東鎮的,全移民村共有207戶,875人。如何使全村群眾在遷居地愉快生活,早日致富,成了北王營村黨支部的首要任務。面對人均1畝4分耕地,大量青壯年都外出打工的現狀,今年42歲的村支部書記張萬峰多次在支部會上號召全村黨員充分發揮模范帶頭作用。經過全體黨員集思廣益,認真研討,大家決定立足當地實際,土里淘金建大棚種蔬菜發展規模種植奔富路。
口號再響,不如甩開膀子。為了使全村過去從未種過大棚蔬菜的群眾信服,村支書張萬峰個人多方籌集資金,到外地參觀學習,并從網上學習大棚蔬菜種植技術,摸著石頭過河,率先建了一個蔬菜大棚,2012年建棚,當年即收獲了6000多斤黃瓜,銷售到鄧州市和南陽市幾家超市,獲得了好評。
有了村支書這個領頭雁的帶頭作用,北王營村另外17名黨員也紛紛行動起來,他們走進有不解情緒的幾名村民家反復算賬對比,做解釋工作,得到了這些農戶的理解和支持。2013年北王營村成立了鄧州市萬豐果蔬種植合作社,順利完成了土地流轉。穰東鎮黨委接到北王營村黨支部關于發展大棚蔬菜的申請后高度重視,由包村干部進一步幫助了解市場和技術,鎮黨委書記劉連波專程到穰東鎮信用社協調貸款,2013年即為北王營村貸款220萬元,并幫助聯系山東省壽光市農業局,專門聘請了一名技術員開始長駐北王營村指導發展大棚蔬菜種植。為了保證大棚的質量,無論是建棚用的塑料,還是鍍鋅管,他們都從壽光購進,從而保證了質量。例如由壽光購置來的鍍鋅管由于是內外都鍍鋅,就適應了大棚內高溫高濕的環境,一直未發生銹蝕現象。
為了確保大棚蔬菜的質量,他們在種植黃瓜時嚴格按照技術員的要求不用化肥,而是用牛糞和雞糞等漚制農家肥。從培育壯苗,適時種植到田間管理,還是防治病蟲害,都完全按照技術員規定的標準辦,從而使大棚黃瓜長勢喜人,產量和質量都達到了理想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