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這只母羊下了2只小羊,你看我的羊從最初的三只發展到現在,已有25只,去年我終于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穰東鎮張拔莊村張子剛一邊給羊喂飼料,一邊聊著自己養殖的經歷。
穰東鎮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788戶2228人,2020年10月,已全部脫貧。該鎮緊緊圍繞“六個精準”“兩不愁三保障”目標,堅持抓黨建促脫貧,加大產業支撐、扎實做好四集中兜底保障,不斷強化工作措施,推進精準幫扶,脫貧攻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黨建促脫貧
“近年來,鎮里緊緊圍繞脫貧攻堅離不開黨建工作的實際,以黨建促扶貧,從抓班子、強隊伍入手,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堅強保證。”該鎮黨委書記萬洪志說。
該鎮把黨建與脫貧攻堅有機結合起來,建立“3+N”責任體系,村級建立“5+17+N”責任體系,對幫扶的貧困戶建立“6+N”責任體系,通過開展“志智雙扶”“三個一”等工作,提升農村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精準施策,使脫貧攻堅工作健康有序推進。
自扶貧工作開展以來,該鎮著力抓好駐村工作隊、脫貧責任組和幫扶責任人等五支隊伍建設,結合落實“三會一課”制度,利用黨員主題日對責任組成員、幫扶責任人、鎮、村組干部進行扶貧知識培訓,提升業務能力。
產業促增收
貧困戶高可保,如今成了穰東鎮梁莊村的脫貧致富名人,在兩年多的時間內,他依靠規模種植辣椒,不僅自己脫貧了,還安排貧困群眾在自己的地里務工。
“這幾年我家種辣椒致富了,這都得感謝穰東鎮政府對我們貧困戶在產業發展上的幫扶。”看著屋里新添置的家具,高可保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走進該鎮穰西社區羊多多養羊場,成群的山羊綿羊簇擁歡跳。“這是2017年成立的養羊場,從最初的100多只,發展到如今的2000多只養殖規模,全得益于村里的大力支持。”該場負責人介紹。
“產業扶貧是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推進農村經濟發展步伐,為貧困村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拓寬貧困戶經濟收入的重要渠道。”穰東鎮鎮長羅建說。
據了解,在脫貧攻堅工作中,該鎮加大對扶貧產業的支持,對于現有的種植業、養殖養、加工業、服務業等,如實申報項目獎補;對于有能力、有意愿、有計劃實施獎補項目的貧困戶,提供技術指導,鼓勵他們申報項目,發展產業,激發內生動力,增加收入,使其穩定脫貧;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實施轉移就業,保證貧困戶收入穩定。
兜底有保障
今年85歲的趙永杰,是穰東鎮鄒莊村貧困戶,肢體有二級殘疾,生活不能自理,老伴畢炳華已經90歲高齡,由于孩子們都在外務工,照顧老人成了問題。2020年春季,在“四集中”兜底保障排查中,夫妻兩人在幫扶人員的幫助下,入住穰東鎮敬老院,日常生活都有專人負責,老兩口一個勁兒地夸黨的扶貧政策好。
劉淑慧的丈夫高敬民今年58歲,6年前因患腦梗導致下肢癱瘓,劉淑慧在家里照顧丈夫不能外出務工,每個月丈夫吃藥的費用就需要600多元,現在慢性病醫療可以報銷藥費,丈夫住在這里日常開銷全省了,劉淑慧也在敬老院務工,家庭收入也增加了。
據悉,該鎮在“四集中”對象的確定上,通過大數據排查出貧困人口中重度肢體殘疾68人、重度精神殘疾44人、重度智力障礙108人、康復期重大疾病患者2人和80歲以上獨居分散特困供養對象28人,其他需要助養67人,共計317人。
在核查時做到“三看”:一看戶容戶貌、二看生活質量、三看贍養(監護)人履職盡責情況,還籌備了泰山村和葛營村幸福大院的建設,依托原有住房,進行升級改造。要求各幸福院實行全員微笑服務,以“愛心、耐心、細心、真心、責任心”的服務理念,24小時全心全意為老人服務,讓貧困老人晚年生活有保障。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鎮里將扎實推進產業、就業扶貧,鞏固脫貧成果,規范各項制度,盡快健全完善扶貧車間、扶貧基地、扶貧產業園,分類、分層次開展技能培訓和就業,以問題為導向,強化督查和整改,確保全鎮脫貧攻堅工作各項任務如期完成。”穰東鎮黨委書記萬洪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