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網訊 穰東,單從地名上看,就充滿了歷史的厚重感。
穰東古為帝堯時期呂國所在地。秦昭王16年,因大臣魏冉理政有功,將穰(今鄧州市,楚文王置穰邑,秦昭王置穰縣)封與魏冉,為其食邑領地,史稱穰候。穰東地理位置位于穰候轄地之東,地名由此而來。
耿飛,穰東鎮黨委書記,做事干練,充滿激情,“我每天的所思所想就是怎么做可以讓穰東發展得更好,怎么辦可以讓群眾的生活更幸福。”
穰東鎮有幾張響亮的名片,一是“醫圣”張仲景故里,二是中國服裝名鎮,三是全國重點鎮。
談起穰東鎮的長遠規劃,耿飛興高采烈、眉飛色舞。
聚焦仲景文化,打造中醫藥文化產業園。綠化、亮化“醫圣故里”張寨村,規劃建設“一宮一庭一湖”康養文旅項目。
聚焦服裝產業,打造生產加工基地、批零貿易基地、物流集散基地。
聚焦軟硬兼修,打造鎮區商貿中心。完善基礎設施,完善管理制度,完善配套設施。
記者在采訪中看到,務實擔當守正創新,穰東鎮的幾張名片愈擦愈亮,長遠規劃正從宏偉藍圖一步步變為摸得著看得見的鮮活場景!
“定心丸”
“廠房是現成的,招工包在我們身上,稅收、房租提供最大優惠。”
“據我們了解,穰東周邊做上衣的熟練工很少,目前還沒達到入駐條件。”
2021年8月20日,江蘇泰州九伊格服飾總部會議室,氣氛緊張,空氣好像凝固了一般。時任穰東鎮黨委書記楊旭和招商小組成員苦口婆心,九伊格服飾董事長徐興東還是為難地搖了搖頭。
楊旭一行人并不知道,就在不久前,徐興東已經悄悄派人,先后三次“潛入”穰東鎮部分服裝廠,作了“秘密”調研。
“每個熟練工都是從新手過來的,我們已經制定了一套方案,能讓有一定制衣基礎的工人,一個半月左右成為熟練工,請徐總放心!”楊旭給徐興東打保票。
徐興東被打動了,深入穰東鎮做了第四次“秘密”調研。2022年3月4日,農歷二月二“龍抬頭”那天,九伊格服飾正式入駐穰東。
然而投產后不久,問題就來了。
“曾主任,新招的工人嫌做上衣工藝復雜,干不到一星期就走了,這可咋辦?”徐興東焦急地給穰東鎮招商服務中心主任曾頂打電話。
穰東鎮擁有大量做褲子和羊毛衫的熟練工,但對于做上衣來說,基本上是一片空白。
“徐總,您別擔心,今天下午各村就會送工人過去。”曾頂給徐興東吃了一顆“定心丸”。
為幫助九伊格留住工人,穰東鎮出臺獎勵政策,轄區各村,每為企業輸送1名工人并工作滿一個月,給村里補助100元至300元。
“工人們有一定的做衣服基礎,如果干滿一個月,基本上都能成為熟練工。”曾頂說,三個月后,九伊格的熟練工就達到了80多人。
到2022年底,工人已達到150多人??粗囬g里忙碌的身影,徐興東笑了。當年,企業產值就達到了2000萬元。2023年,產值有望超過3000萬元。
“穰東鎮政府對我們的服務非常貼心,我在鄧州買了房,鄧州就是我的家!”徐興東對在鄧州發展充滿了信心。
近幾年,穰東鎮全力招引大型服裝企業,取得了不小成效,先后有14家像九伊格這樣規模的大企業入駐,其中年產值超過2000萬元的就有3家,其他11家年產值均達到了1000萬元以上。
為讓企業留得住、發展好,鄧州市把穰東服裝產業園納入全市“一區兩園”發展戰略,入駐企業在享受與市開發區企業同等優惠政策的同時,還能享受廠房租金、稅收等方面的優惠。
截至2023年12月,穰東鎮服裝個體加工戶已達6600多戶,擁有服裝加工企業460多家,年產值超過40億元。全鎮做服裝批發的商戶達3800多家,日銷售額超2000萬元。
如今,每天數萬件“穰東造”各式服裝,在滿足國內市場的同時,還源源不斷地銷往歐洲、美洲等全球各地。“穰東造”正逐漸成為高品質服裝的代名詞,內陸“小香港”的稱謂正慢慢回歸……
“釘子戶”
“喂,胡鎮長,這邊有幾戶商家,不讓修路咋辦?”接到工作人員的電話,主抓穰東鎮集鎮建設的副鎮長胡新合趕忙詢問原因。
“他們說要是不把下水道修好,說啥也不讓修路。”
“先修下水道,不然會影響商戶的生活。”胡新合的聲音略顯嘶啞。集鎮建設升級改造以來,每天要接的電話數不過來。
“可是施工方說沒有配套資金,修下水道需要的資金不少。”
“你等著,我這就過去。”胡新合放下手頭工作,直奔施工現場。
在穰東鎮團結路西頭施工現場,幾臺挖掘機耷拉著腦袋,商戶和施工隊的負責人爭吵著,各不相讓。
“胡鎮長,你終于來了。你看,以前這里路不太好,下水道也不通暢,地勢有些低,一下大雨,積水都流到屋里,還有生活污水沒處倒,你一定要給我們解決。”52歲的周女士見到胡新合,就像見到了“包青天”,倒了一肚子苦水。
胡新合認真查看周邊地形,這里地勢是慢下坡,如果不仔細看,很難注意到這一點。
“這事關系到你們日常生活,必須解決。”胡新合承諾道??少Y金從哪里來?胡新合略顯郁悶地站在那里。
“耿書記,我們這里遇到了問題。”胡新合向鎮黨委書記耿飛作了簡要匯報。
“我處理好這邊事情,去現場看看。”20分鐘后,耿飛來到施工現場。
仔細了解情況后,耿飛輕輕咬了一下嘴唇,語氣堅定地對施工隊說:“先幫忙修下水道,然后開始修路,不能耽擱工期,資金的事我來解決,不讓你們白干活。”
“書記都下話了,還有什么不放心的,先干活。”施工隊負責人當場表態。商戶們拍手稱贊。
“胡鎮長,前幾戶搭棚拆的比較順利,在張老板這兒卡殼了,你快過來。”有問題解決問題,胡新合已經習以為常。
張老板是甘肅人,在穰東鎮賣拉面20多年,由于拉面做得勁道,面湯很鮮,生意是門庭若市。
剛接到集鎮建設通知時,張老板心里有些激動,穰東鎮建設的好,商戶都有榮譽感??墒钱敼ぷ魅藛T來拆除飯店門前的搭棚時,他極力阻攔。屋里能坐8桌,搭棚下有5張桌子,這可都是他的進賬來源啊!
“不行,你們建設美麗城鎮,我支持!你們影響我賺錢,可不行。”一向明事理的張老板,變得有些不可理喻。
村干部過去說,鎮干部又去做工作,都是無功而返,還真是遇到了“釘子戶”。
領導班子多次在晚上商討。“每一把鎖,都有對應的鑰匙,只是我們還沒找到這把鑰匙。”耿飛說。
“老張,人家都同意拆,你不拆,就你那搭棚能掙多少錢,拆。” 張老板的老婆發話了。最終,村干部通過張老板老婆的朋友做通了張老板老婆的工作,問題迎刃而解。還真是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
“看到大家為了集鎮建設,都這么拼,真是慚愧。拆吧!抓緊弄好,我要開始做生意。”張老板妥協了。
“街道重新修整后,環境好了,生意也好了很多。”服裝商戶張女士說。她在穰東經營服裝10多年,商鋪所在路段已經修整完畢。環境提檔升級,商戶們的營業額普遍增加。
“羊多多”
“啪嗒!”還沒等聞榮貴一行走近,巴傳新家的大門已經關上了。
“書記,你要是來說土地流轉的事,那就不要開口了,我不同意!”巴傳新的聲音從門后面傳出。
“土地流轉出去不僅你有流轉費,也能幫助咱們社區增收,這是好事。”聞榮貴耐心解釋。
屋里遲遲沒有動靜,聞榮貴深深嘆口氣。這已經是他和社區干部第4次登門了,沒想到這次還是吃了個“閉門羹”。
穰東鎮穰西社區是一個回族聚居社區,怎樣發展社區集體經濟,增加群眾收入,一直是社區班子在考慮的事情。
誰知瞌睡正好遇到了枕頭。村民聞榮儉在河北搞養殖業多年,有豐富的養羊經驗?;氐郊亦l后,他想重操舊業,就來到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尋求幫助。
社區黨支部書記聞榮貴得知后,非常重視:“這得大力支持,咱們村回民多,養羊正合適。”
雙方進行商談后,由社區協調養殖場土地,協助辦理證件,并入股部分資金,最終通過分紅增加集體收入。
沒想到在土地流轉階段遇到了巴傳新這個“攔路虎”。
天剛擦黑,聞榮貴拎上兩個小菜,又一次往巴傳新家走去。巴傳新一看來人就又要關門。
“別,別,我是來吃飯的。”聞榮貴晃了晃手中的菜。
等到坐定,聞榮貴問:“今年養了多少只羊?好賣不。”
“養了十多只,看著羊價高,但養著費事,賣著也艱難,沒有門路啊。”巴傳新搖了搖頭。
“我給你支個招。找個養殖大戶教你養殖技術,再統一組織賣羊,不用你一只一只再去賣。”聞榮貴說。
“有這好事?”巴傳新根本不信,一臉戒備。
“你看,咱們社區現在要建養殖場,不正好解決了你的問題?到時,羊場規模起來了,再建個活羊交易市場,養和賣的問題不都解決了?”聞榮貴話鋒一轉步入正題,“一畝地還給你900塊的流轉費用呢!再說你平時也根本沒時間種地嘛。”
聞榮貴推心置腹一番話后,巴傳新終于點了頭。
占地15畝的“羊多多”養殖合作社建了起來,聞榮儉拿出了看家本領:改變養羊模式,優化羊的品質,改善養殖環境。當初存欄1500只,現在存欄2500只,年出欄8000只。帶動周邊300多家農戶發展養殖業,社區每年能拿到5至10萬元的分紅。
巴傳新也嘗到了甜頭,以前不懂的技術有地方學了,更讓他高興的是連賣羊也不用發愁了。
為了就地解決養殖業買賣難,銷售渠道短缺等問題,緊挨著養殖合作社,穰西社區新建了“羊多多”活羊交易市場。
一大早,巴傳新就來到市場上賣羊了。
“現在養有30多只羊了,交易市場隔一天一交易,買賣都很方便。”不一會,巴傳新的兩只羊就被本地的一個飯店買走了。
據了解,除了南陽地區的之外,周邊周口等城市的養殖戶都來到這里賣羊,經過現場商談交易,羊群被發往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省份的客戶手中。
養殖業的發展更是帶動了當地餐飲行業的興盛,穰西社區主要干道成了遠近聞名的“美食街”。社區成立了餐飲協會,引領餐飲行業穩步發展。
幾條街道隨處可見頗具特色的牛羊肉餐館,以及牛羊系列熟食產品,三和齋、和興齋等商店自產自銷的牛羊肉臊子、油茶等產品,遠近聞名,銷往全國。
“我們打算再建個屠宰場,這樣產業鏈就更完善了。”聞榮貴喜上眉梢。
“國醫堂”
“現在每天在自家服裝店里整理貨物,在家也能干點家務活,感覺有使不完的勁兒,生活也很有奔頭。”在穰東鎮做服裝生意的程同光樂呵呵地說著,手里的活兒一點也沒落下。
看著眼前充滿活力的程同光,誰曾想到,幾年前,他還坐在輪椅上,沒有辦法行走,更別說勞動能力了。最絕望的時候,他甚至還想過一了百了。
“他得的病叫股骨頭壞死,啥活兒也干不了,精神也很壓抑。”說到第一次見到程同光的樣子,穰東鎮張寨村國醫堂的中醫醫師李付建記憶猶新。
幾年前,程同光患上紅斑狼瘡,在長期使用激素藥物控制病情下,引發了股骨頭壞死。他不得不坐著輪椅,到處求醫問診。一次次失望而歸,身體疾病和心理創傷的雙重折磨,讓程同光對治療之路逐漸失去了信心。
一次偶然的機會,程同光得知穰東鎮在“醫圣”張仲景出生地張寨村建立了國醫堂,有資深名中醫坐診,便抱著最后的希望回到老家,試試看。
“你這屬于缺血性股骨頭壞死,在中醫治療中,要先活血再化瘀,最后再對壞死的股骨頭進行修復。治療過程中,要對自己有信心,擺正好心態,病情會好轉的。”李付建的一席話讓程同光心中燃起了一絲希望。
采用中醫藥治療法不久,程同光就感覺疼痛癥狀明顯減輕了。之后,他便按照醫囑,堅持服藥,按時復診,身體和精神狀態都在慢慢變好。半年過去,竟然拄著雙拐可以慢慢行走了。
在后續一年多的治療中,程同光從坐著輪椅去治療到拄著雙拐,再從雙拐變成單拐。最后扔掉拐杖,騎著自行車去國醫堂復診……
在李付建這里治療的三年中,程同光已經完全丟掉了輪椅和拐杖,整個身體都比之前康健了不少,已完全回歸正常生活狀態了。
據了解,穰東鎮大力弘揚仲景文化,先后建立仲易國醫堂、仲景堂等,邀請擅長運用中醫藥治療各類疑難雜癥的名中醫專家坐診。
“原來,隨著季節吃不同的食物有利于身體健康,增強體質,還能防治疾病。”
“墻上描繪的圖畫和文字真好,閑了過來轉轉還能學到不少養生知識。”
……
坐落在穰東鎮仲景路上的仲景堂,墻壁上的中醫藥知識,時常吸引群眾駐足觀看。
“劉醫生,上個月在你這里針灸后,失眠焦慮的情況好了很多,今天你再給我治療一下。”從鎮平縣前來問診的蘭小枝走進仲景堂對醫生說。
“一定要保持樂觀的態度,情緒低落易傷肝,要合理搭配飲食,你們作為家人要給予她人文關懷。”在這里坐診的劉永科出身中醫世家,在他行醫過程中,對防未病有著自己的理解,他認為規律的健康飲食習慣有益于人體的身心健康。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該鎮經常組織國醫堂、仲景堂等中醫專家,為當地群眾和附近的村民、學生講解中醫藥文化知識,健康的生活理念正逐步深入人心。
(應采訪者要求,文中巴傳新、程同光、蘭小枝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