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 id="tqfhi"><label id="tqfhi"></label></pre>

  • <acronym id="tqfhi"><label id="tqfhi"><xmp id="tqfhi"></xmp></label></acronym>
    <track id="tqfhi"><ruby id="tqfhi"><menu id="tqfhi"></menu></ruby></track>

    架起致富“連心橋”——楊營村黨建工作側記

    2019-05-17 16:32:51 作者:孫光旭 來源:鄧州網
    分享到:

      近日,記者走進高集鎮楊營村,這里,花草樹木郁郁蔥蔥,村莊道路四通八達,一座座草莓大棚格外耀眼。

      楊營村緣于人多地少的原因,一度制約了村經濟發展。近年來,村黨支部以黨建為引領,流轉土地,轉變農業傳統種植模式,提高土地生產效益,村民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

      讓群眾做明白人

      楊營村66歲的退休教師沈光慶,很關心家鄉發展,每天都會駐足在村部的公開欄前,了解村務成了他的習慣。前不久沈光慶了解到,最近村里建設村部,全村危房改造戶就有他的鄰居,王春暉、陳子獻和楊振才已經光榮脫貧。

      沈光慶關心村里的事務,得益于多年來該村堅持實施“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對村內大小事務公開公平公正。

      楊營村把“四議兩公開”工作法納入基層黨建考評細則,建立周例會制度,每周一召開村支委會,學習傳達上級精神,對村級重大事項進行研討后,提交村“兩委”商議,經黨支部提議,進行通報和審議,使群眾及時了解事項進展。村務監督委員會對決議公開和實施情況,進行民主監督,防止議而不決,決而不動,動而不實,全面監督村里各項事務的落實。

      “四議兩公開”實現了決策過程讓群眾參與,決策效果由群眾自己議定,群眾明白,干部清白。近年來,該村新增道路10余公里,流轉土地400余畝,新建村小學教學樓600多平方米,正在建設的村部主體已經完工,文化廣場和游園也在籌建中。

      讓農民當工人

      楊花柳絮隨風舞,雨生百谷夏將至。

      過去,每逢谷雨,該村的李秀志夫婦就會趁著農時育苗施肥,為玉米、花生等農作物的耕作播種緊張忙碌。但今年谷雨,夫婦兩人不慌不忙到村里的燊林苗木基地“上班”去了。李秀志是用機器為樹苗澆水,妻子則是為苗圃除草。夫婦二人每天在基地上班,干些力所能及的“農活”,一個月下來可以掙到5000多元。“這在以前,是我們夫婦做夢也不敢想的事情。”李秀志說。

      2009年,返鄉創業的張繼剛找到村委會,想流轉土地種植花卉苗木。土地流轉過程中,李秀志夫婦憂慮:村里把土地流轉出去,如果收不回來,我們怎么辦?沒有土地,我們靠什么生活?

      村干部到他們家苦口婆心做工作,并答應土地流轉后,讓他們在基地干活,夫妻倆才沒了后顧之憂。“沒想到現在的政策這么好,我們老兩口在家門口就能掙工資。”李秀志笑著說。

      像李秀志夫婦一樣在本村土地上“務工”的村民,楊營村有近百人,他們有的在張繼剛燊林苗木基地打理花卉,有的在楊國棟的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蔬菜,有的在蘇紅月的同福農場管理草莓。村民的身份從“農民”到“工人”的轉變,折射出楊營村近年來發生的可喜變化。

      讓土地增效益

      記者看到,在楊營村蘇莊組的田野里,一群群游客手捧鮮艷的草莓,笑逐顏開。

      位于楊營村蘇莊的同福農場草莓園占地50余畝,擁有17座三層拱棚和兩座日光溫室:立體無土栽培溫室和品種展示溫室各一座,是河南省草莓種植標準化示范園。該園培育隨珠、寧玉、圣誕紅、甜查理等十余個草莓品種,草莓由丹江水灌溉,不僅品相好,而且口感香甜。

      “我現在回到農村,發展現代農業,想帶富一方百姓。”曾經留學法國7年的同福農場草莓園負責人蘇紅月說, “草莓屬于一種高投入、快回報、高收益產品,可以極大降低農戶投資成本。目前,我們的產品供不應求,已經收回大半投資,部分草莓品種畝產已經超過10多萬元。”回村自主創業,蘇紅月談起草莓產業的發展,信心滿滿。

      如今的楊營村,基礎設施完善,產業發展興旺,村民安居樂業,基層黨組織成為村民致富的“連心橋”,村兩委正帶領楊營村民走在奔小康的康莊大道上。

      楊營村民打理苗木基地

    分享到:
    国产激情高中生呻吟视频_欧美缴情站三五影院_4399韩国日本电影_亚洲春色CAMELTOE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