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 id="tqfhi"><label id="tqfhi"></label></pre>

  • <acronym id="tqfhi"><label id="tqfhi"><xmp id="tqfhi"></xmp></label></acronym>
    <track id="tqfhi"><ruby id="tqfhi"><menu id="tqfhi"></menu></ruby></track>

    黨旗映紅致富路 ——高集鎮黨建工作綜述

    2019-05-17 16:33:58 作者: 來源:
    分享到:

      大賀營村的好樂斯足球廠工人正在生產
     

      美麗整潔的人居環境、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爭先創優的紅色支部、旺盛發展的經濟實體、色彩鮮艷的墻體彩繪……漫步在高集鎮的大街小巷,處處可以看到振興鄉村的發展活力。近年來,高集鎮積極發揮黨建引領、服務和保障作用,夯實黨建基礎,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向心力、戰斗力,凝聚起村民致富的磅礴力量。

      激活“紅色引擎”

      潔白的墻壁,干凈的地面,嶄新的鐵皮柜里整齊地擺放著文件夾,信息員在“四化雙評”平臺上熱情服務群眾,黨員干部們正在商討村務……這是記者在高集鎮大賀營村為民服務中心所看到的情景。

      大賀營村以前村部破舊,干群關系緊張,群眾參與村里事務積極性不高,各項工作落后。2016年3月,該村成立了新的村黨支部,新班子多方籌措資金,修建了村部;及時解決群眾遇到的實際難題,積壓的矛盾得到化解,各項工作很快走上正軌。2018年,該村順利甩掉了貧困村的“帽子”。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村子強不強,要看‘領頭羊’。”高集鎮黨委書記郭松介紹,為更好發揮各村黨支部的強大優勢,高集鎮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增強為民服務意識;以集中學習、交流座談、組織“逐村觀摩、整鄉推進”的方式,帶領村班子成員互相學習先進村的管理經驗,規劃確定發展思路;把“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與提升黨建工作科學化緊密結合,深化“三會一課”制度落實,激發基層黨建活力,為各項工作提供政治保障。

      擦亮“服務底色”

      “現在鄉親們的技術越來越熟練了,產量逐月增加,但還是供不應求,我們準備再招一批工人,擴大生產規模。”位于大賀營村的好樂斯足球廠負責人宋從新說。

      宋從新是高集鎮大賀營村人,在外打拼多年返鄉創業。“我們廠能這么快投產,離不開鎮、村兩級的大力支持。”宋從新回鄉后,鎮政府幫助協調工廠用地和資金,村委關心建設進度,積極出謀劃策。

      為更好帶領群眾致富,推動鄉村振興發展,高集鎮以“四化雙評”“四議兩公開”為載體,積極探索、多方聯動、典型引路,以自主創業與政策推動相結合,建好“三支隊伍”,把“素質高、懂經營、會管理”的種養大戶、經濟能人、農民企業家培養為后備黨員干部,注重回引農民工返鄉創業,深化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實現貧困戶結對幫扶全覆蓋,涌現出一大批先進個人和集體,推動了農業產業提檔升級。同時,整合民政、綜治、計生、衛生、文化、教育等多方資源,著力建設村級為民服務中心,拓寬了黨組織服務群眾的渠道。目前,在高集鎮像宋從新這樣的返鄉創業人員30多人,他們不僅是該鎮鄉村振興的引領者,還是脫貧攻堅的生力軍。

      樹立“先鋒旗幟”

      走進楊營村,綠油油的西瓜苗生機勃勃,記者看到黨員楊國棟正在給村民吳振飛講解西瓜種植技術。吳振飛告訴記者:“國棟經常教我種植技術,有困難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他。”

      楊國棟種植有七八百畝的經濟作物,經過多年的摸爬滾打,摸索出一套成熟的蔬菜種植方法??吹皆S多農戶想種蔬菜,楊國棟就成立了蔬菜水果合作社,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

      記者在楊國棟的甘藍菜地,看到30多個村民在砍菜、裝菜、拉菜,他們大多都是楊營村的,還有周邊村的群眾。“我們經常在這里干活,一天能掙100多元。”村民陳子獻說。

      “在楊國棟的帶領下,楊營村現有6戶蔬菜種植大戶,每逢種植、收獲的季節,他們就在一起研究種植結構,聯系客商,抱團發展共同致富。”該村黨支部書記楊志學說。

      像楊營村的蔬菜、明池村的梨、代崗村的桃、任崗村的中草藥等規?;N植,都是由黨員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帶動群眾致富奔小康的真實寫照。他們采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把分散農戶整合起來抱團發展,不僅盤活了鄉村經濟,而且讓富民的步伐邁得更加堅實。

      “高集鎮堅持抓黨建促鄉村振興、促脫貧攻堅,持續鞏固深化農村黨員‘雙帶頭’活動,通過培育黨員致富帶頭人,引導群眾共同增收致富,一大批黨員成為鄉村振興的主力軍。”郭松說。

    分享到:
    国产激情高中生呻吟视频_欧美缴情站三五影院_4399韩国日本电影_亚洲春色CAMELTOE一区